从老槐树到石板头

二、从老槐树到石板头

话说在这次人口大迁徙中,有陈姓一家,弟兄五人有四个跑到了老槐树下,被迫迁林。临别时,兄弟们依依不舍,打破一口铁锅,分为五块,各执其一,作为后代认亲标志。留在山西的大哥嘱咐说:“到了那边,要找有山有水的地方,才能活人。”言毕,兄弟四人挥泪告别故土,率领妻儿三十多号人,踏上了通向林县的山路。四家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半月之后走出平顺县界,抵达一处叫大垴的山庄。眼见已进入河南的山川谷地,为减少人多吃住不便的困难,他们在村边的山神庙旁分为四路,各奔前程。

且说陈家二哥,自大垴与三兄弟分手后,携妻小,挑家当,一路东行。某日,攀上一处高高的隘口,发现有条数十里长的峡谷。但见崖如壁,林如海,草如茵,溪如带,宽阔的冲积扇上芦苇摇曳,鸥鸟和鸣,岸地平缓,水天相映,只是没有人烟。于是高兴地对家人说:

“就这儿了。”

他们卸下担子,砌起石庵,垦荒撒种,立下了脚。

三百年后,陈二哥不仅繁衍出一个数百户人家的村落,还循着来时旧路,依山借势,凿出一条十里长的栈道。栈道尽头是隘口,后名陈家隘。西去一百里,就是山西平顺界,离老槐树更近了一些。

如今,陈二哥的子孙后代已难以计数,单是陈氏墓地就分成了六个支系,有几个支系因阴宅地皮紧张而迁到新的墓场,但无论迁往何处,死者的墓道一律朝向西方,面对那道绵延不断的山脉和峡谷。

在陈氏祖祖辈辈的讲述里,这脉山水,就叫石板头;这段栈道,也叫石板头;这个村子,还叫石板头。

从山中走出来且做了大学教授的二淘,是陈氏家族的第十九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