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毛虎”胡大海
追溯石板头的历史,据说与“老毛虎”胡大海相关。
说的是元朝末年,有个姓胡的举子进京赶考,行至石板头,刚过一道山梁,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树林中跳出一只赤褐色长毛大猩猩,龇牙咧嘴扑将过来,胡姓举子顿时吓昏过去。那猩猩正待下口,见此人皮肤白净,身材修长,容貌俊美,随即改变主意,把他背回了小西天猩猩洞。举子醒后,闻到一股发霉的气味,抬眼望,一片昏暗。循着远处的微光,但见洞窟幽深,四壁湿漉漉地渗水,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果壳和禽兽毛骨。那只赤褐色的大猩猩正仰面睡在身旁,随着雷鸣般的鼾声,胸前两个毛茸茸的奶子上下耸动。举子惊恐万分,偷偷爬起朝光亮处摸去,不料洞口早被一块碾盘大的巨石挡住,推挪不动。无奈,只好屈居下来。
且说举子的洞中岁月,那是长夜漫漫,度日如年。昏暗中不知过了几个春秋、几个冬夏,猩猩生下一子。那孩子面相如母,身材则如举子。满身长毛,行走与人同。母猩猩甚是喜悦,每日捕食喂奶,举子教说话认字,为其取名胡大海。
胡大海长到十四岁,已能读诗诵文,且力大非凡。眼见儿子渐渐懂事,举子便把其身世偷偷告之,父子相拥而泣,决计逃出山洞,重返人间。一天,趁母猩猩外出捕食,胡大海用力掀开洞口巨石,拉着父亲跑了出来。举子重见天日,喜不自胜。但见炫目的阳光下,群峰环绕,危崖高耸,榛木参天,山壑幽深,乳白色的薄雾从山尖飘至涧底,像细长的纱带,牵引出一片哗哗水声,宛若进入另一个世界。荆棘遍布的陡坡上,只有一处壑口通向山外。父子俩相互搀扶着攀上壑口,沿着一道石隙逃下了山。
母猩猩回来,发现巢穴大开,顿感事情不妙。跑入洞中,面前空空如也。母猩猩气得捶胸顿足,喔喔吼叫,凄厉之声传出洞外,响彻沟谷。它一边狂叫,一边沿山梁朝南追来,跳越蚁指盖,钻出一线天,攀上柏尖岭,翻过白云山,一路追到老鹰岩,被一道河水滚滚滔滔挡住了去路。此时,举子与胡大海正挽手涉水行至河心,摇摇晃晃,举步维艰。猩猩见状,“扑通”一声跳下河,连吼带嚎赶上来。眼见猩猩扑至身边,举子情急之下将儿子顺势朝岸边推去,然后反身死死抱住猩猩,拽入激流深处。一道巨浪排空袭来,顷刻间,两个身影淹没在汹涌的浪涛之中。
这条河,就是今天的淇河。
胡大海连滚带爬逃上河岸,回望父母双双被大水卷去,不觉潸然泪下,心如刀割,瘫坐于地痛哭失声。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只好走村串巷乞讨为生。此时他已是半大小伙,身高八尺,膀大腰圆,浑身长着赤褐色长毛,头尖嘴大,扁鼻小眼,说话时龇一口长长的白牙,村人、行客与之相遇无不惊恐,争相躲避,称其为“老毛虎”。很长时间,当地村寨的大人吓唬小孩,会说:“再闹,老毛虎来了。”小孩立刻闭嘴。
胡大海身高力大,饭量也大,靠要饭自然填不饱肚子,只好到山上采摘野果充饥。夜晚,宿在破庙里,或富人家的门楼下,遮雨避寒。有些富户嫌弃他,见他进村,故意往门口泼水,使他难以立足。有一天,他到一户财主家门口乞讨,刁薄的财主婆恶狠狠地嚷:“快滚,我家的油饼就是擦屁股也不给你吃!”说着抓起一张油饼,擦了擦小孩的屁股,扔给了狗。这还不算,又吆喝狼狗扑过来,他的双腿被咬得鲜血直流。幸好有穷人可怜他,将他拉开,送他草药疗伤,才逃过一劫。胡大海自此在心中扎下爱恨的根苗,感念穷人的善心,恨透了有钱有势的财主,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发迹了,要劫富济贫,报仇雪恨。
俗话说,“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当时,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天下大乱,群雄竞起,遍地狼烟。胡大海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马娘娘部下做军官。由于他力大无比、骁勇善战,深得马娘娘赏识。传说,他在石板头的观台村练兵,双手能将碾盘托过头顶转三圈,只手能拔起碗口粗的柿树。因为经常要表演给士兵看,村里的柿树竟被他拔光了。说也稀奇,从此柿树不敢在观台村扎根。时至今日,村外柿林满坡,村里却见不到一棵柿树的影子。
胡大海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成了大明朝的开国功臣。洪武三年,林虑更名为林县。胡大海旧恨未忘,启奏皇上发兵林虑雪耻报仇。朱元璋念他开国有功,准奏他杀一箭之地。胡大海想,林县的穷人对自己有恩,报仇也不能六亲不认,便责令部将王虎奉命前往,只杀那刻薄自己的财主一家。谁知王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势利之徒,为讨好主子,他带兵从南京一路北上,涉黄河,越鹤山,溯淇水西行,翻过白云山,行至老鹰岩下。有探者报,方知已进入林县地界。但见岩上有群黑雕在空中盘旋,上下翻飞,咕咕长鸣,于是张弓搭箭,朝雕阵射去。一只老雕中箭,拖着矢杆径直朝北飞去。王虎高喊:“箭过之处,鸡犬不留!”遂率兵紧随其后,见人便砍,遇房便烧。老雕飞遍全县,王虎带兵杀遍全县,但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林虑山数百里变成了无人区。
老鹰岩从此又名雕弓岩,在今天的盘石头水库上游,距河口村不远。
且说胡大海闻知此事,大怒,斩了王虎首级,向朝廷请罪。皇上念他功高,免予处分。为弥补林虑山一带的人丁缺口,朝廷传旨山西平阳府,让那里的一部分居民迁往林县。
山西,在太行之西,古时为晋国地,有“表里山河”之称。地广人稀,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百姓男女耕织,生活富足,哪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到林县生活?于是隶属平阳的洪洞县官府通告:“凡不愿迁移者,限三日后集合到一棵千年老槐树下听令。”众人不明就里,纷纷往老槐树下聚集,很快集合了七八千人。此时,官兵包围上来,给这些人加上违抗圣旨的罪名,强令迁出。于是,林县地界,又渐渐燃起炊烟。若干年后,林县人寻祖认宗,大都会说:“我们的祖先,来自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