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申死了,关于蚕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话说老申的徒弟石三,“文革”后因打砸抢被判了三年徒刑。出狱后,石板头蚕业复苏,有人邀他合作办蚕场,未果。他看中了古董生意,石板头方圆百十里,几乎所有古迹都被他翻了个遍,和尚墓,道士塔,无梁殿,灾荒碑,赵国的长城,唐代的寺院,明朝的庙观,清朝的绣楼,凡是能搬动的物件,都被他洗劫一空。连老申的那面破锣,也被他收去。他把搜来的东西运到广州、深圳,也不知卖给了什么人,总之挣了一大笔钱,然后在清凉河畔开了一个金属镁厂和一个石料厂。两个厂子的生意都不错,不到五年,将周边数十家小厂全部吞并,组建了一个大公司,成为石板头乡的纳税大户。石三获得省里颁发的劳动奖章,还被推举为市里的人大代表。

石三给地方带来了税收,却给刚刚复苏的养蚕业带来毁灭性破坏。清凉河两岸的大山被劈成了阴阳脸,橡树没了,河水臭了,桑叶受到污染,养蚕户越来越少,最后彻底绝迹。乡亲们将问题反映到县里、省城以至京城,但关掉厂子,地方收入就要大打折扣,加上石三多方打点,厂子还是照开不误。

1996年,石三要做房地产。县城东关街的村子全部搬迁,数十幢小高层拔地而起。就在工程收尾交工之时,突然传来消息,石三因砍伐森林、破坏农田被抓,很快,他的公司、工厂和几十幢小高层全被查封了。

一年后,石三在被审查期间发现患了食管癌。没过半年,死了。

石三死去二十年后,石板头籍教授名二淘者还乡,抱着本发黄的《林虑养蚕经》到处访问,打听石三其人,很少有人知道。了解养蚕往事,多数人一脸懵懂。问起老申,只有八十岁以上者还依稀记得:“蚕仙啊,那可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然后,从民国二十八年说起,断断续续给他讲述了上面这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