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百步走,走对了就健康
曾经流行的一句养生俗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很多人奉为养生大法。然而现在也有人说:“要想活到九十九,饭后不要百步走。”那么,对于上班族来说,饭后究竟应该走,还是不走呢?饭后散步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平日点心饭后,出门庭行五六十步,中食后,行一二百步,缓缓行,勿令气急。”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也说:“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步所以动之。琅环记曰,古之老人,饭后必散步,欲动摇其身以消食也。”
由此可见,上述养生学家的观点指向都很明确,就是饭后缓慢走动可以帮助消化、健脾养胃、有益健康,进而达到长寿的目的。“饭后百步走”是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养生观,它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当然也要讲究方法。
首先,饭后百步走可以起到“以动助脾”的作用。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上班族的健康与脾胃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胃运化,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坚实,肌肤和毛发光亮润泽,外邪不易侵犯,身体不易患病。
相反,如果脾胃运化失常,气血不足,则面色萎黄,身体消瘦,肌肤毛发枯萎无光泽,外邪极易入侵,易患疾病。同时,脾胃运化失常,还可破坏津液的代谢平衡,从而导致津液生成不足,或循环障碍,津液停滞不动,或津液大量流失,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
养脾有“补”与“动”等方法,饭后散步缓行,就能起到很好的助脾胃消化功能,这是“以动助脾”的后天养护之道。因为中医理论认为,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运动四肢就是在运脾,脾胃运行正常,才能获得健康。
其次,饭后百步走最好在30分钟后进行。饭后百步走并不是说吃完饭立即就出去走动,而应当选在吃完饭30分钟以后进行,中间这段时间内可静坐或仰卧休息,以保证血液充分供给肠胃。
如果吃完饭立刻“百步走”,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的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随之减少,那样胃内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消化。步行中,肠胃也会加快蠕动,把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推进小肠,增加小肠负担,使食物中的营养元素得不到充分吸收。
所以,上班族饭后散步,最好选在半小时以后,一般走30~60分钟,微微出汗是最好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饭后不能立即卧床睡觉,也不要快走,更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吃饱后卧床会使食物停滞,饱餐后快走会使血流于四肢,影响消化,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