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超现实主义中寻找一条创作的新路

1.试图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和超现实主义中寻找一条创作的新路

毕肖普开始诗歌写作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和他1899年出版的《梦的解析》对欧美心理学、文学、哲学等领域已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的潜意识和关于梦的论述引起她的重视。加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英美现代派大师庞德、艾略特、乔伊斯等人的成就面前,年轻的诗人必须进取、创新。毕肖普除了注重写实、细节描写和使用意象外,还想开发潜意识和梦幻领域,试图从意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结合上闯出一条新路。毕肖普长期旅居国外,不属于哪个流派,她的创作独具一格。

毕肖普在谈及《瓦里克街》时对安妮·史蒂文森说:“无论何时,只要我有幸能有,我会使用梦料,并且这种特别的梦几乎全是仅仅重新安排一下。”〔34〕她在1955年7月致函桑玛斯教授夫妇时指出:“《在鱼屋》(At the Fishhouses)这首诗中有好些诗行是梦中所得,包括诗中的老人和两人的对话……”〔35〕无怪乎约翰·阿什利特别指出:“毕肖普艺术的特殊成分——梦的存在,在美国诗歌中总是带有疑惑地被认为太弗洛伊德化了。” 〔36〕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派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法国。从1924年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勒东发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到20世纪60年代,它的影响波及欧美二十四个国家。宣言称:“超现实主义……一种纯粹的心理无意识,旨在借助它用口头、文字,或者任何其他方式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不受任何理性的制约,记录思想,不带任何美学的或道德的偏见……”〔37〕超现实主义强调非理性和对潜意识的开发,认为梦幻、下意识领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以拼贴不同平面与不同空间的现实呈现日常生活以外的现实(超现实)。它是以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为理论基础的。柏格森强调理性只能认识外表,只有直觉才能认识本质。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梦和艺术同源,艺术工作等于做梦。他们的理论对超现实主义都产生重大影响。

邦尼·科斯特洛说:“毕肖普在她文学生涯的早期,为了寻求在诗歌中解决象征修辞与现实主义结合的问题,留意超现实主义。(比起诗歌,更为留意视觉艺术)”〔38〕他还说:“毕肖普1934年大学毕业后去法国,就是为了探索超现实主义。”在法国毕肖普对阿什利·布朗说她阅读了大量超现实主义诗歌和散文,书室拥有多卷阿波利奈尔、波德莱尔、查尔·科比尔、雅各布、普鲁斯特、勒韦迪和兰波等人的作品。〔39〕

毕肖普对绘画艺术有浓厚兴趣,她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她参观在纽约举办的超现实主义画展,表现了她对超现实主义的继续关注。她的诗诗中有画,她被誉为“视觉诗人”,与她本人对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爱好不无关系。她以诗论画的诗《纪念碑》就是受到马克思·欧内斯特木刻拓印(frottages)的影响,是象征和超现实的一种实验。她的《北方与南方》诗集中的许多诗篇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她善于向优秀的具有超现实特点的英美诗人学习,受艾尔弗雷德·丁尼生的《沙洛特的女郎》的启发,写成了《沙洛特的绅士》,受乔治·赫伯特Love Unknown的启发写了《野草》,都是成功的描写内心、具有超现实色彩的诗。

毕肖普与超现实主义的共同点是都对无意识感兴趣,其根本不同点在于毕肖普不接受意识和潜意识是两种分裂的力量。毕肖普的作品聚焦于客体,而超现实主义者只注重主体,对自然界本身不感兴趣。所以毕肖普不喜欢人们把她与超现实主义者捆绑在一起。她曾经说过:“虽然多年前,我曾欣赏埃姆斯特的画册,我认为摩尔小姐错误地认为我受到他的影响,既然我很不喜欢他所有的绘画,我想我就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把我的名字同他的连在一起是一种误导。”〔40〕也有论者说毕肖普是个半超现实主义者,她却说:“半超现实主义者的诗吓坏了我,因为我感到它给心智分裂带来不负责任、不可理解的极大危险——而我要取得相反的效果。”〔41〕毕肖普的诗中包含梦的特质,但其方法与目的与超现实主义有着根本的不同。超现实主义主张写作不受理智的支配,超越一切美学、道德的控制,甚至不要逻辑、不合语法,晦涩难懂。毕肖普的诗不是这样。她的诗有想象力,注意细节描写、语言明晰、表达精确、形式完美、有音乐节奏,把道德寓意和新思想结合起来。她认为在对世界的感知上,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并不分裂的,写梦只是一种修辞手段。所以邦尼·科斯特洛认为:“在她早年的诗中,梦和夜间的感受主要是修辞手段……叙述一段梦境,说明一个思想。”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