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愿望的满足

2.梦是愿望的满足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一种精神活动,与梦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活动不无联系。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满足,而且是一种(受压制的)愿望(经过伪装)的满足。”〔43〕伊丽莎白·毕肖普1911年生于波士顿,出生八个月后,父亲即去世,母亲因过度悲伤致病住进了精神病院,于1934年病逝。毕肖普从1916年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的母亲。她在新斯科舍外祖父家度过了她的幼年。上学读书时,祖父母把她接到了波士顿。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失去父母的痛苦在她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痕。她身无定所,四处飘游,家在她心中,她对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怀念萦绕于心。这在她的诗中均有所见。

《人蛾》(The Man-Moth)〔44〕这首超现实的梦幻诗是缘于报纸将manmoth(长毛象)误排为man-moth(人蛾),触发了她的灵感而写成的。人蛾是个想象的人物——一个侏儒。他夜间从人行道的地下开口处爬出来,向着月亮,沿着建筑物向上攀爬,失败后又回到地道。他渺小,没有安全感,充满了恐惧,害怕被抓住。他仅有的财富是他的眼泪:流下或者自己吞下,表现了城市人的痛苦和受压抑的心里。同时,诗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思念。若将人蛾man-moth分别加上词头和词尾womanmother,就成了女人和母亲。月亮象征女性、母亲。人蛾从墙上努力攀爬,向着月亮,表明女儿想着母亲,要与她团聚。这当然是水中捞月一场空,表明了女儿内心的痛苦与惆怅。

在《一门艺术》中,有“我丢失了母亲的表”,也说明诗人对失去母亲的遗物感到遗憾。《在村庄里》的开头写小女孩听见母亲的狂叫声,不理解其中的含义。她的注意力完全被隔壁铁匠的叮当声所吸引。这样的回忆使她感到痛苦。《五段台阶上》是一首写梦境的诗:清晨,毕肖普置身爱丽丝的公寓中,放眼窗外,看见鸟儿起身,在枝头鸣叫,狗在院子里蹦跳。主人大声斥责,而狗一点不觉羞耻。诗的最后“昨日轻松地带来今天!这个昨天,我几乎无法扛起”表明毕肖普懊悔,感到羞耻。母亲住院后至死,她没能去看望她,已成为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让她喘不过气来。

毕肖普在1970年给西雅图大学的朋友、英文系秘书多萝西娅·鲍伊的信中写道:“我的生活经常因罪恶感而变得阴郁,我想那是与母亲有关。不知怎样,孩子们都是有自己的错误想法——或者是我这样想。对此,我却什么也不能做,而她一直活了二十年。这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噩梦。”〔45〕毕肖普的这种负罪与耻辱感还在遗作《乡村老鼠》(The Country Mouse)中有记述。当好友爱玛问及她的父母时,毕肖普回答说:“父亲死了,我不记得看见过他。母亲走了,留下我……她也死了……”这是她第一次说谎,为这次撒谎,她感到非常内疚。

毕肖普在诗文中也多次提及她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除了在《大幅拙劣的画》谈叔祖父的画,在《诗》中讲到画时说:“乔治舅舅,你的舅公,把它们赠给了我的母亲,/在他回英格兰时/你知道,他后来成了名,荣膺皇家学院院士……”《六节诗》(Sestina)〔46〕写外婆和孙女相依为命的故事:外婆伤心落泪,还勉为其难,念农历中的笑话给孙女听。

《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指出:“洛威尔认为毕肖普的作品比玛丽安娜的更温和、更梦幻、更有同情心和更有个性。我发现‘更梦幻’一词最为生动、有力……毕肖普的诗充满了渴望与失落,这毫不奇怪。诗中渴望有个安身之处(最后总是得不到),甚至诗里极其渴求的家,对她来说,其实是并不存在的。”〔47〕

毕肖普在梦中寻找她的家,以缓解她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这样的诗篇不少。《站着睡觉》(Sleeping Standing Up)〔48〕像是一首童话诗。梦者白天的思念,变成梦中的思想(记忆)的森林。他开着梦的装甲车,危险、笨拙地前行,追踪着孩子们……诗的最后以“直到夜晚过去,也一直没有找到那房舍在哪里”结尾。显然,这里的房舍指的是新斯科舍的大庄村,诗人外公的家。《三月末》(The End of March)〔49〕与上一首诗的写作、发表相隔多年,但追求的是同一个梦。诗人与友人在达克斯伯里(Duxbury)的海滩散步,追寻着梦之屋:“我想走到远处我那原型的梦之屋,/我的隐形的梦之屋……这天风太冷峭,/走不到那么远,/而且房子用木板封住了。/”《浪子》(The Prodigal)〔50〕是一首十四行诗,但最后一行的“家”字却破格没有押韵,突显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做出了决定:“最后他决定回家。”《旅行的问题》(Question of Travel)〔51〕写旅行者羁留他乡的心情,诗人自问:“想到回家的路途遥远,/是否该待在家里,心想这里……不,我们是否应该留在家里,无论它在何处?”

母亲精神失常后,住进了精神病院,毕肖普住在新斯科舍,由外祖父母照料。6岁时,爷爷奶奶把她接回波士顿。她12岁时,爷爷奶奶去世,由叔叔监护。她与外公外婆更亲近些,如诗中所说,她下定决心回家。20世纪40年代后,她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新斯科舍和波士顿,圆了她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