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J21的研发历程

二、ARJ21的研发历程

2000年11月,国防科工委在珠海航展期间发布《中国民用飞机发展报告》,宣布中国将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组建按市场规则运作的新支线飞机项目公司——中航商飞公司,负责研制和发展中国新型涡扇支线飞机。

200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正式立项。同年10月,中航商飞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以负责运作ARJ21项目。

2002年11月,中航商飞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发动机公司在珠海签订合作意向书,选择CF34-10A涡扇发动机作为ARJ21支线客机的动力装置。

2003年6月,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与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合并,整合组建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负责ARJ21飞机的研制工作。同年9月,ARJ21飞机首次型号合格审查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3年11月,国防科工委在上海主持召开《新支线飞机项目预发展阶段评审会》,ARJ21飞机项目基本完成预发展阶段研制任务,转入工程发展阶段。

2005年11月,中国民航总局成立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领导小组。同年12月底,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640所)完成全部飞机结构图纸的发放。次年1月,完成全部飞机系统图纸的发放。

2006年5月,国防科工委组织召开“新支线飞机项目由详细设计阶段转入全面试制阶段审查会议”,同意ARJ21飞机项目转入全面试制阶段。同年7月,中国民航总局在上海成立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审查组现场办公室。

2006年9月,ARJ21飞机首架前机身部件在中国一航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交付。当月,机翼加工最难点——13米长的机翼整体壁板的铆接和装配工作顺利完成。

2006年10月,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租赁公司签订30架ARJ21-700支线客机的意向订购合同,使得ARJ21飞机的订货总数量达到71架。次月,ARJ21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综合试验在上海启动并获圆满成功,首架ARJ21飞机发动机吊挂则在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提前顺利交付。

2006年12月,中国一航商飞公司与法国SAGEM公司签订驾驶舱控制系统合作协议,至此,ARJ21飞机已经选定19家国际知名系统供应商。当月20日,ARJ21的机头在成都正式交货,ARJ21飞机客户支持中心也实现结构封顶。

2007年3月,首架ARJ21飞机机翼翼盒和中机身、飞机尾段先后在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交付。当月底,飞机总装、试验全面启动,首架试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正式开铆。5月,ARJ21飞机首架雷达罩在中国一航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交付。

2007年6月,ARJ21飞机首架试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正式进入全机对接阶段。9月,ARJ21飞机静力试验机完成总装。12月20日,ARJ21飞机首架试飞机按计划如期完成总装。

2007年12月21日,首架ARJ21-700飞机在上海飞机制造厂总装下线。

2008年8月,ARJ21-700进入试飞站,全面进行系统地面综合试验、全机结构地面试验和验证试飞。

2008年11月4日,在珠海航展上中国商飞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商务航空服务公司签署一份订购25架ARJ21-700(其中5架确认订单,20架意向订单)的购机协议。ARJ21支线飞机在其首飞之前即已获得国内外订单(含意向订单)206架。

2008年11月28日,首架ARJ21-700(101架)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飞行62分钟后降落,首飞成功。

2008年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该项目的控制权由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转至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7月1日,第二架ARJ21-700(102架机)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飞行62分钟后降落,取得成功。

2009年7月15日,首架ARJ21-700(101架机)首次跨省市飞行,经过两个多小时1 300公里的长途飞行从上海飞抵西安阎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开始进行科研试飞和适航取证试飞。

2009年9月12日,第三架ARJ21-700(103架机)在上海成功首飞,共飞行56分钟。

2014年12月30日,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

2016年6月28日,成都航空公司航班号为EU6679的ARJ21-700飞机搭载70名乘客从成都飞往上海,完成首次商业航线。

2016年12月7日,ARJ21-700飞机获得了刚果(布)颁发的型号接受证,是ARJ21首个国外适航当局颁发的型号接受证。

2017年2月8日,ARJ21-700飞机全球首次C检完工交付仪式在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这标志着首架交付成都航空的ARJ21-700飞机的首次C检工作正式结束。这也是我国国产喷气飞机的第一次C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