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波澜》

(一)《孽海波澜》

《孽海波澜》的故事是叙说一个开妓院的恶霸叫张傻子,逼良为娼,虐待妓女,让主编《京话日报》的彭翼仲把张傻子的罪恶在报上揭发出来,引起了社会上的公愤,由协巡营帮统杨钦三讯究结果,制裁了张傻子,同时采纳了彭翼仲的建议,仿照上海的成例,设立济良所,收容妓女,教她们读书识字,学习手工。最后这班被拐骗的妓女,由她们的家属到济良所领回,骨肉得以团聚。

我看完了这个剧本,觉得内容有点意义。先请几位老朋友帮我细细地审查了一下,当天晚上就展开了讨论。有的不主张我扮一个着时装的妓女,可是大多数都认为那些被拐骗了去受苦受难的女人不幸的生活和那班恶霸的凶暴,都是社会上的现实,应该把它表演出来,好提醒大家的注意。朋友们一致鼓励,加上我自己又急于要想实现新计划,也就不顾一切困难选定了这个剧本,拿它来做我演时装戏的最初试验。

这样地设计和排练了几个月,到了十月中旬,才正式在翊文社把它分为头二本两天演完。地点是鲜鱼口的天乐园。

这出《孽海波澜》是我演时装戏最初的尝试。凡是在草创时代,各方面的条件,总不如理想中那样美满的。它的叫座能力,是基于两种因素:第一,新戏是拿当地的实事作背景,剧情曲折,观众容易明白。第二,一般老观众听惯我的老戏,忽然看我时装打扮,耳目为之一新,多少带有好奇的成分的。并不能因为戏馆子上座,就可以把这个初步的试验认为是我成功的作品。所以我继续排出了《邓霞姑》、《一缕麻》……以后就不常演《孽海波澜》了。

img

《邓霞姑》中梅兰芳饰演邓霞姑,姚玉芙饰周士普。

等到第二次在上海演出后回京,我就更深切地了解了戏剧前途的趋势是跟着观众的需要和时代而变化的。我不愿意还是站在这个旧的圈子里边不动,再受它的拘束。我要走向新的道路上去寻求发展。我也知道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可是我已经下了决心放手去做,它的成功与失败就都不成为我那时脑子里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从民国四年(1915年)的四月到民国五年(1916年)的九月,我都搭在双庆社,一面排演了各种形式的新戏,一面又演出了好几出昆曲戏。可以说是我在业务上一个最紧张的时期。让我先把这许多演出的戏,按着服装上的差异,分成四类来讲,可以比较清楚一点。

第一类仍旧是穿着老戏服装的新戏,如《牢狱鸳鸯》;第二类是穿时装的新戏,如《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第三类是我创制的古装戏,如《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第四类是昆曲,如《孽海记》的《思凡》,《牡丹亭》的《春香闹学》,《西厢记》的《佳期拷红》,《风筝误》的《惊丑》、《前亲》、《逼婚》、《后亲》。

时装新戏能够描写现实题材,但是旧社会里的形形色色可以描写的地方很多,一出戏里是包括不尽的。每一出戏只能针对着社会某些方面的黑暗,加以揭露。我在民国三年(1914年)演的《孽海波澜》,是暴露娼寮的黑暗和妓女的受压迫;民国四年(1915年)排的《宦海潮》,是反映官场的阴谋险诈、人面兽心;《邓霞姑》是叙述旧社会里女子为了婚姻问题跟恶势力作艰苦斗争的故事;《一缕麻》是说明盲目式的婚姻必定有它的悲惨后果的。这都是当时编演者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