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拷红》

三、《佳期》、《拷红》

《西厢记》的红娘是一个具有正义感,肯用全力来打破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典型人物。不能把她看做说媒拉纤的媒婆。我们只要把这段故事,分析一下,就可以明白了。

当贼兵包围普救寺,指明献出莺莺小姐才肯罢休的时候,这是何等危急。崔母当众宣言,如果有人能退了贼兵救了她的女儿,就是她的女婿。张生修书请来白马将军,杀死贼兵头目,保全了莺莺小姐。崔母有言在先,这没有说的,崔莺莺是应该嫁给张君瑞的。况且他们二人才貌相当,两心相悦,这种婚姻,光明正大,于法于情是再合适也没有的了。谁知道,崔母存着私心还想把女儿嫁给她的内侄,所以贼兵刚退,她就毁约食言,对张生的亲事,一字不提,硬要拆散这桩合理而美满的婚姻。在旧社会里男女两方又都没有勇气跟环境斗争,只会心里难过,病的病,愁的愁,弄得神魂颠倒,茶饭不思。这才引起了红娘的同情。她认为崔母做得太不近人情,于是想方设法地出来促成了崔、张两家的亲事。我们应该把她演成一个正经大方的角色,才能纠正一般错误的看法。

《佳期》、《拷红》是两出戏。为了张生和莺莺的两情热恋,相思成病,红娘从中传书递柬,往来奔走的结果,才促成了双方的结合。这是《佳期》的剧情。等到东窗事发,红娘用正义说服崔母,成全两家的亲事,这是《拷红》的内容。

img

《佳期拷红》中梅兰芳饰红娘

《佳期》共有五支曲子,《十二红》是里面的一支主曲,从“小姐小姐多丰采”到“莫怪我再三催”有三十几句,我所会的曲子恐怕没有再比它长的了。一个人在门外边唱边做。过去有些演员嫌它场子太冷容易唱瘟,就在表情、身段上加了些色情的描摩。其实这支曲子虽长,而唱腔变化无穷,如果能够分清抑扬顿挫,一气呵成地把它唱完,观众不见得就不喜欢听。身段方面,因为穿的是袄子坎肩,双手空着露在外面,比到有水袖,有拂尘的小尼姑,好像要难做一点。可是她手里拿着一块手帕,腰里系着一条汗巾,也还能拿来做身段用的。这出戏的身段,难在曲文太长,演员做到后来,不是松懈,就是模糊。应该也跟唱腔一样先要分清段落,再在段与段之间把它似断非断的首尾贯串起来,让人看了只觉得你的动作柔润圆浑,而且是有整体性的。至于表情方面,应该用喜剧形式来描写她对于这次促成张、崔的婚姻大事,有无限的愉快。真能把唱、做、表三项演到这种境地,我想观众一定去接受你的演技,何必要用强调黄色含有毒素的方法来争取观众呢?

《佳期》是唱多念少。《拷红》就不同了,也跟《春香闹学》一样是念多唱少的。这里面一共只有三支曲子,崔母唱一支《桂枝香》,红娘唱两支:《桂枝香》和《锦堂月》。剧中人倒有四个。除了红娘之外崔母是老旦应工,也很重要,张生和莺莺的事儿就很少了。他们每一个人上场都打引子,张生和莺莺还不是出场就打,先跟红娘对白几句,再打完引子去见崔母,这种打法别的戏很少见的。

这出戏我把它分成四个段落:(一)“唤出”是从红娘出场——见崔母跪下为止。(二)“拷问”是从跪下挨打——吐露真情为止:(三)“说服”是从站起来用正义说服崔母——张生、莺莺上场为止。(四)“成亲”是从张、崔上场——成婚为止。

剧情的始末是这样的:崔母发觉莺莺的神思恍惚,把红娘叫出来拷问,见面就叫她跪下,崔母边打边唱那支《桂枝香》曲子。张嘴唱的两句“着你行监坐守,谁许你胡行乱走”,就把一切责任都推到红娘身上。红娘也在唱词里答复崔母:“那日闲停刺绣把此情穷究……小姐权时落后……”崔母夹念“女孩家岂可落得后的”,红娘念“落后就落后只管问”。这是跪着念的,她的态度,从这儿渐渐强硬起来了。接念“老夫人不要打,待我说,女孩儿家落后,有什么好处吓”,接唱“想做了鸾交凤友,慢追求始末根由事,何如索罢休”。这个时候崔母把板子摔在地上,红娘捡起来说:“啐,这样东西岂是打人的呦?”崔母抓住红娘说:“打也打不了你许多,小贱人随我来。”红娘问:“哪里去?”崔母说:“到官去。”想不到红娘也拉着崔母上前一步说“红娘正要到官去”。崔母很惊讶地问:“咦!你为何要到官去?”这一下是出于崔母意料之外的举动。当年老辈们就是这样教我的。我觉得这一层波澜,用得非常有劲。因为崔母想拿“到官”来威胁红娘,红娘也就拿“到官”去威胁崔母,这种针锋相对的斗争法,是舞台上最好的关子。以上是一个段落。

红娘把真情说出,崔母感到无法处理,弄成一个僵局,也不能再保持老夫人的尊严了。红娘利用这个弱点,就单刀直入地对她说:“我想此事非怪小姐张生红娘之过,都是老夫人的不是。”崔母问:“怎么倒是我的不是?”崔母的态度,至此开始软化了。红娘趁势请她坐下,下面有大段念白,直截痛快地把崔母的种种错误,就好比剥茧抽丝,分析得清清楚楚。自己完全站在正义的立场上来责备崔母的悔言失信。最后说到“那官府推详其事,老夫人先有治家不严之罪,忘恩负义之愆”,这两句话,针对崔母刚才倚仗官势的顽固思想,真合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两句老话,说得崔母哑口无言,反而用“如今呢”三个字来问计于她。红娘也看出崔母在徬徨气愤的僵局之下逐渐转变,把起先那股子虚骄之气愈冲愈淡,最后竟心平气和地请教她了。她这才用很轻松的语气,说出她的主张:“如今么,据红娘看起来,一些也不难,莫若赦其小过,成其大事……”她也明知崔母除了这样做,不会再有别的办法。总算整个儿说服了崔母,这又是一个段落。剧情发展至此,已经到了高潮,下面张、崔成亲一节,是结束全剧的一种照例的交代,我也不必细说了。

红娘在这戏里的表情,也随着剧情分成四种层次:

第一节的“唤出”,是要描写她的沉着应付,她出场打完引子,接念“啊呀且住,今日老夫人为何怒气冲冲在那里叫我,莫非此事知觉了,这便怎么处?啐,自古道丑媳妇少不得要见公婆面的,就去何妨。”这件事是她一手经办,听到崔母忽然厉声的叫唤,情知不妙。应该描写她在十分紧张的情绪当中,振作精神,沉住了气来应付这重难关。可万万不能做成惊惶失措的样子。因为她既然为了正义担当下来,也知道迟早总要发作的,只要看她念的最末一句,就充分地说明了她是成竹在胸并不过分害怕,这跟普通的丫环无目的地做错了事,被人发现以后的情形完全不同。

第二节的“拷问”是要描写她的机警。她明知道崔母问的是这件事,她故意指东画西,装傻充愣,逗着崔母玩,随时察看对方的颜色,一步步试探着向前进展。这里的演技,因为她跪在地下,身段是无法施展的,只能用两手指指戳戳,比划比划。所以更要着重在面部的表情。特别是眼神的运用,要跟崔母的神气互相配合。

img

《西厢记》中梅兰芳饰红娘,姚玉芙饰莺莺,姜妙香饰张生。

第三节的“说服”,是要描写她的爽快。这儿是崔母坐着,红娘在底下来回地边走边念,对崔母处理失当的经过情形,要说得头头是道,而不能过分严肃。

第四节的“成亲”,是要做得轻松生趣。如“两遭儿连外孙都有了”,“小姐是初犯”,“三朝是要过的”,“唤什么傧相他二人呵”。这些句子都要带着诙谐的样子,来调和场上的紧张的气氛。

红娘下场的身段和表情,编排的手法,也相当高明。崔母在前面走着念“罢了罢了”,红娘在后面跟着也学她的声音念“罢了罢了”。崔母转身问她“怎么学我吓”,红娘说“那个学老夫人是要打的”。这时的崔母在左边,红娘在右边,崔母说“明明是你学我的”,红娘说“我没有吓”,边说边转到左边,步位换过了,准备红娘说完好下场。崔母说“明明是你”,红娘再学一句“咳,罢了罢了”,一边笑,一边跑进场去。剧情到这儿已经完了,张生和莺莺也先下场了,这下面按说是无戏可做了。会想办法的,利用学着说话这一点点的意思,能把它结束得这样轻松有味,一来显出她的性格是天真活泼,二来表示她担当完了张、崔两家的一件大事,自然也感到十分愉快。同时对崔母也给了一点轻松的安慰。

李寿峰的崔母演得最好,把这种矛盾的心理,很有层次地表达出来。李寿峰的弟弟李寿山,和乔先生的儿子乔玉林,也都陪我演过。张生和莺莺,始终是由姜妙香和姚玉芙扮的。

注:本文选自《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