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

(一)《木兰从军》

排演的动机:我演《木兰从军》的动机有两点。(1)在这以前,我已经陆续演出了好些新戏,我总觉得这些戏的情节,虽说多少含有一点醒世的意义,但是在大体上讲,套来套去,总离不了家庭琐碎、男女私情这一套老的故事。木兰是一位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我想如果把她那种尚武的精神,和用行动来表现的爱国思想在台上活生生地搬演出来,这对当时的社会,不敢说一定能起多大的作用,总该是有益无损的。(2)那时我正跟朱四爷(素云)学了一出《辕门射戟》,常常在家里连唱带做地练着玩,兴趣十分浓厚。木兰不是要改扮男装的吗?我就利用这一点,可以拿小生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这又是我在台上的一种新的尝试了。正巧教育研究会编订了一个《花木兰》的剧本,我们把它重新加以整理,在适合舞台上种种技巧的原则之下,加强了不少抵抗侵略的气氛。同时也把戏名改为《木兰从军》。王大爷(瑶卿)也曾演过头二本《花木兰》,分两天演完。我只看过他的头本,这里面的台词、场子和各种穿插,跟我改编的本子是不一样的。

故事的根据:这桩英雄故事,早就很普遍地传播在民间了。你要查它的出处,古乐府有一首《木兰辞》,就是它唯一的根据。这首词里描写那些有关人物,真称得起是“情文并茂,声容宛在”。可惜作者没有把他的名姓留下来,我们至今还只能说它是无名氏的佳作。

故事的考证:《木兰辞》里描写的人物,并不算少,却只留下了一个主角——木兰的名字。至于她的姓氏、籍贯和故事发生的时代,都没有交代清楚。经过好些人考证的结果,又弄得各执一词,无所适从。姓氏方面,就有姓朱、姓魏、姓花三种不同的说法。籍贯方面更是传说纷纭,有七种不同的考证:(1)湖北的黄州黄冈;(2)河南的光州光山;(3)直隶的保定;(4)安徽的亳州;(5)河南的归德商丘;(6)甘肃的凉州武威;(7)陕西的延安。时代方面也有梁、北魏、隋三种不同的推测。以上这些说法,其实都不足为凭的。木兰的名字,别的书上根本全不提起,是很难考证的。我在改编剧本的时候,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是这样解决的:(1)民间的习惯上大家叫她花木兰,我们仍旧采用“花”姓。(2)地理上陕西位于西北,距离胡人较近,我们就采用延安府。(3)时代是用的北魏。因为何承天做的《姓苑》里面已经提到木兰。何承天是隋唐以前的人,所以无论如何木兰总不会是隋朝人了。还有《木兰辞》的诗句里用了两个“可汗”,有些人就说木兰是个蒙古人,这种推测之辞是不足为据的。原辞里还连用了两个“天子”,蒙古人难道有这种称呼的吗?我不是因为这段故事轰轰烈烈的有面子,硬要把她拉到汉人的身上来。根据前人的考证和民间的流传,一千多年来,早就认为她是中国古代女英雄了。所以我们编剧的时候,尽可以把“可汗”一层不提,决不能标新立异地改为蒙古人的故事。

img

《木兰从军》中梅兰芳饰花木兰
《木兰从军》梅兰芳等人根据《木兰辞》及民间故事改编。描写北魏时期,突厥作乱,木兰代父应征入伍,立下战功后恢复女儿身的故事。本剧改编的意义不仅在于对这部佳作的继承发扬,更在于对当对社会的醒世作用。

剧情的提要:突厥作乱,入寇中原。魏主派贺廷玉为帅,四路征兵,准备抵抗。陕西延安府的尚义村有位老者名叫花弧,幼年也是行伍出身,后来解甲归田,务农为生。娶妻安氏,生下一男二女。第二个女儿名唤木兰,娴熟武艺,勤于纺织。有一天花弧大病初愈,正与家人闲话,忽然奉到征兵的命令。这位老者爱国心切,即刻就要登程。木兰想到父亲的病刚好,恐怕受不了这场辛苦,就向花弧表示愿意替父从军。当时就遭到她的母亲和姐姐的阻止,说她是个女子,哪能上阵打仗。她就举出几位古代女子带兵杀敌的故事,说服了大家,立刻置办鞍马,穿了花弧当年的旧军装,扮成一个军人的模样。花弧还教了她许多军营中的规矩,就此辞别爹娘姐弟,连夜登程。一路之上,风餐露宿,戴月披星,离了黄河,直奔贺廷玉的大营而来。中途碰见几位也是去投军的同乡们,她又用正义来鼓励他们。说话之间,忽听金鼓齐鸣,情知前方正与敌人交战,大家就此催马加鞭迎上前去。突厥王的大兵越过边界,攻打头关来了。贺廷玉先到关上,察看敌情以后,就派张、李二将前去迎敌,败阵而归。贺元帅亲自上阵,也被番将击败,跌下马来。正在危急之际,木兰一马赶到,奋勇打退番兵,救回了贺元帅。

img

《木兰从军》的舞台照,右二为梅兰芳饰的花木兰,木兰代父出征前与家人惜别的场景

两军相持了十二年,突厥王因为劳师在外,久而无功,意欲退回他的本土,再图后举。有一个部将献策,何不趁敌不备,前去偷营劫寨?大家同意了,就照计而行。此时木兰已授职将军,奉命巡营瞭哨。忽见飞鸟自北而来,她预料番兵必有夜袭的阴谋,即刻回营报告贺元帅。元帅听得这个情报,急忙调集众将,就在营外四面埋伏。等那突厥王领兵夜袭,扑了一座空营。伏兵四起,杀得他们大败而归,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中国的边界了。

贺元帅班师还朝,带了木兰面奏魏主,少不得要有一番封赏的。木兰坚辞不受尚书郎,一定要回家侍奉双亲。她说:“我的从军,原为保卫国家,绝不是为了贪功受赏而来的。”魏主看她辞意坚决,只得依她。

花弧听说番兵败退,大军奏凯还朝,计算他的女儿也快回来了。他把这消息告诉家里的人,让他们快快打扫木兰住的屋子。自己走到大路边上等候。木兰远远望见一位老者,坐在道旁,好像是她的父亲。下马认明白了,父女重逢,悲喜交集。回家见过母亲和姐姐、弟弟,大家都不相识了。

贺廷玉奉命押解金银彩缎来到尚义村,慰劳花将军。花弧只得唤出木兰。此时这位平乱有功的花将军已经脱去战时袍,穿上旧时装。贺廷玉看见是个女子,大吃一惊。后经木兰说明原委,才揭穿这十二年的改装秘密。用喜剧的形式结束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