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绪 论
一、海南疍歌研究的缘起
二、疍歌相关研究的现状
(一)两广及福建的疍歌研究
(二)海南疍歌的研究
三、海南疍歌研究的内容
四、海南疍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上篇 理论篇
第一章 海南疍民及其传统文化
第一节 疍民的起源
第二节 海南疍民的迁入与地理分布
一、海南疍民的迁入
二、海南疍民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海南疍民的传统文化特征
一、临水而居
二、生计方式
三、信仰与习俗
四、疍民语言
第二章 海南疍歌概述
第一节 海南疍歌的名称
第二节 海南疍歌的源流与分布
一、海南疍歌的源流
二、海南疍歌的分布
第三节 海南疍歌的社会功能
一、抒情娱乐功能
二、交际教化功能
三、文化符号功能
第三章 海南疍歌的题材和歌词艺术特征
第一节 海南疍歌的题材
一、生产劳作歌
二、嫁娶歌
三、祭祀歌
四、生活娱乐歌
五、爱情歌
六、歌颂教育歌
第二节 海南疍歌歌词的艺术特征
一、七言为主的结构特点
二、内容的海洋性特征
三、多样的文学修辞手法
四、口语化的衬词
五、序列手法
六、拆字、组字
七、重音错置
第四章 海南疍歌的音乐形态
第一节 音阶调式
一、五声调式为基础
二、终止音多下滑到羽音
第二节 旋律曲调
打鱼劳作
骨牌词(之一)
水仙花·青楼悲曲(选段)
咕哩美
第三节 节奏节拍
婚日升棚
拜红词(之一)
第十仙花
第四节 曲体结构
十月种花
咕哩美
新娘入门拜家神
叹爹娘家嫂
第五章 海南疍歌的表演形式和演唱特点
第一节 表演形式
一、独唱
二、二人对唱
三、小组对唱、领唱、齐唱
四、情景剧表演唱
第二节 演唱特点
一、语言与发声特点
二、演唱的情感特征
三、随意加入装饰音
四、自编自唱,自由创作
五、一歌多调、一调多歌
六、无乐器伴奏
七、演唱时间、地点自由
第六章 海南疍歌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保护传承的举措与成效
一、传承人的建设
二、传承机构及普查工作
三、学术和社会表演活动
第二节 传承面临的濒危现状与原因
一、歌唱主体与受众的缺失
二、歌谱的缺失与传承方式的随意性
三、疍歌创新发展的原生态与艺术化
四、海上生活劳作的特征不再明显
第三节 传承保护措施与建议
一、政府的政策及良好引导
二、加强电视及网络媒体的宣传
三、建立疍歌文化生态园区
四、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五、加强学术层面的研究
中 篇 纪实篇
田野调查纪实之一:陵水新村港、三亚南边海
一、陵水新村港
疍民来源
疍民语言
生产方式
疍歌情况
采访对象
歌曲采录情况
二、三亚南边海
采访对象
疍歌基本情况
田野调查纪实之二:三亚大东海
一、祭海仪式:感恩大海,祈望和平
二、疍家历史文化图文展:“非遗”·疍家
三、疍家美食节:千年美食,寻味疍家
四、疍家文化主题论坛:千年传承,守望疍家
五、疍家文化主题晚会:疍·愿
田野调查纪实之三:陵水新村港、三亚南边海
一、陵水新村港
二、三亚南边海
田野调查纪实之四:陵水新村港
田野调查纪实之五:陵水新村港、保亭槟榔谷、三亚湾
一、陵水新村港
二、保亭槟榔谷
三、三亚湾
田野调查纪实之六:海口捕捞村
田野调查纪实之七:昌江新港村
下 篇 歌谱篇
八拜红
八全合
拜海神
拜红词(之一)
拜红词(之二)
拜红词(之三)
卜虎开船七洲山
吃水不忘挖井人
打鱼劳作
大海茫茫(之一)
大海茫茫(之二)
第十枝花
东边日起红彤彤
咕哩美
骨牌词
婚日升棚
结拜兄弟
金 鸡
旧社会与新社会
看 画
男人出路要顾家
情歌对唱
山伯与英台
身穿蓝衣头插花
十八大召开真是好
十大唐
十二月排来(之一)
十二月排来(之二)
十二月送人
十谏女娘
十书喜
十送英台
十月种花
水仙花·青楼悲曲(选段)
叹爹娘家嫂
天时歌
无风驶船
五更北斗
新村疍家大发展
新娘入门拜家神
新郎新娘敬茶
兄妹家姐对唱
有风驶船没人知
有风驶船倾边落
渔村男女爱唱歌
渔家人仔苦乐多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