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疍歌的名称
疍歌,是指疍民使用疍家话演唱的一种民歌。由于各地语言和疍歌形成的原因不同,所以疍歌的名称分类也不同。疍歌的名称有很多,比如疍歌、蜒歌、蛮歌、咸水叹、白话渔歌、后船歌等,后来许多学者专家冠名为水上民歌、船上小调、南海情歌、疍家歌谣、疍家调、吉卜赛之歌等,叫法和称谓多达几十种。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一般统称为咸水歌;福建的疍歌一般称为“疍歌”“疍民渔歌”“疍民民歌”等。
海南陵水将疍歌称为“疍家调”,三亚市将疍歌称为“水上民歌”“疍歌”“咸水歌”,昌江和东方一带称为“咸水歌”。陵水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中,将疍歌称为“疍家调”,而三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中,将疍歌称为“水上民歌”。“各地的咸水歌虽然歌名叫法和音调有所不同,但它的曲式、调式甚至遣词造句都有许多惊人的相似。”[1]从历史来看,疍民常年生活在水上,文学艺术活动也较为贫乏。“由于没有文化,疍家人无法用文字记载自己的历史。就以咸水歌为例,别说用活字或木刻版印制歌本,就是百年抄本也难得留下一两本来。”[2]所以,作为表达疍民内心活动、生活情感的疍歌,像其他民歌一样,自然就成了疍民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也有学者提出疍歌的名称叫作“疍家音乐”更合理,理由是有些音乐作品比如《水仙花·青楼悲曲》是民间说唱体裁,不应该属于歌曲范畴。笔者认为,说唱艺术的最明显特征是说与唱结合,而上述作品没有说的成分。尽管作品里也有叙事的情节,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叙事歌曲,这在民歌里也是很常见的。因此,笔者认为疍歌的名称不应扩大化为疍家音乐。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尽管疍民歌手自己也说不上来所唱曲目的名称,却知道是在哪种场合唱的,或是表现什么内容的。疍歌记录了海南疍家人的生活风情,也是疍家人世代传唱的宝贵海洋文化遗产。由于海南的疍民同两广的疍民有着一定的关联,其语言主要是粤语疍家话,其疍歌的名称与两广疍歌大同小异或名异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