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陵水新村港
我们的第一站是陵水新村港,那里距离海口有250千米左右。从海口出发坐高铁大约一个半小时就到陵水了,然后我们搭出租车又经过半小时,终于到达了一个海边的小镇,司机说,这里就是新村港了。据了解,新村原为荒滩,1933年国民政府正式设立新村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现名。现在的新村镇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东南部,东临黎安镇,西面与英州镇相邻,南濒南海,北面与三才镇接壤。新村港位于新村镇的东南部,港内南北长4千米,东西宽6千米,面积24平方千米。新村港口窄内宽,东西两面有南湾半岛环抱,港内风平浪静,避风条件好,可容纳1000多艘渔船停泊,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良港,也是陵水疍民的聚居地。我们无暇欣赏小镇的风光,中午安顿下来之后,我就打电话给郭世荣老人,约定下午3∶00去他家里开始录音。
下午3∶00,我们带上相关的器材准时到了郭世荣老人家。老人也招呼疍家的歌手们早早地在等我们了,因为上次三亚疍家文化节大家都见过面,所以他们都非常热情。寒暄过后,我发现,他住房的下面就是街道,比较吵,空间也有限,不符合我们录音录像的要求。大家商量了好一阵,决定在附近的一家KTV包间里进行。结果到了地方,灯光和音响仍然不符合录音录像的要求,最后移师到我们住宿的宾馆。这时已经快4∶00了,可是大家依然兴致勃勃,没有丝毫的怨言和倦怠,真感谢这些热情真诚的叔叔阿姨!
我安排林方吟和王娟,一定要把每首歌的歌名和演唱者记录下来,不懂的地方和演唱不对的地方要停下来,争取把尽可能多的歌曲信息通过文字记录和录音录像记录下来。经过一番调试和其他准备工作之后,我们的采录工作就正常进行了。
2014年7月3日课题组在宾馆录制疍民歌手的演唱
我和郭世荣老人坐在一旁指导着他们演唱和录像,时不时还小声交流着某一首歌曲的背景、内容等。我注意到,今天到场的疍民歌手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就连最年轻的郑石彩也45岁了。他们告诉我,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唱疍歌了,他们也不会唱,所以平时就是他们这些老人聚在一起唱歌。我真的担心有一天这些老人都离我们而去了,还有谁来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疍歌。
因为今天要录像,所以他们都穿上了平时演出时的服装,演唱时也都非常认真,可谓声情并茂。《水仙花》是一首青楼悲曲,演唱的是旧社会疍家女子为了生计卖身江湖的内容。当李桂英动情地把歌曲演唱完毕后,大家发现,郭世荣老人一直在默默地流泪,看来他是真的被感动了。我听不懂这首歌的歌词内容,但从他们演唱的表情和歌声上也体会到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胸口堵得慌。也许,这就是疍歌的艺术感染力造成的吧。
没有演唱的叔叔阿姨们都在隔壁的房间里等待,他们都非常健谈。他们一边谈疍家调,一边谈论他们年轻时的生活,当然也谈他们现在的生活状况、经济收入等。交谈中我了解到,陵水新村的疍民约有8000人,祖上从广东沿海迁居到新村港,至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是以打鱼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苦,往往都是一家人住一条船上,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再加上过去没有电子导航系统,对于大海上瞬息万变的天气也不能及时知晓,很多家庭到大海里就杳无音讯了。现在他们大都上岸了,住上了楼房,收入的渠道也变多了,感觉非常幸福。
谈到年轻时唱歌与他们的婚姻的时候,有人提醒说,今天到场唱歌的还有一对夫妇,他们就是唱歌才走到今天的。那位阿姨回忆说,那个时候自己不同意这门亲事,她现在的老公就天天对着她的船头唱歌,最终是疍歌成全了他们的亲事。说到这里,老人有些激动,显得一下子年轻了许多。我们几个也为他们的浪漫爱情感到高兴,不自觉地鼓起掌来。
谈到平时是否都练唱,他们说,2006年的时候在郭世荣老人家唱过一次,中间间断了,直到2012年大家集中练唱的时间才多起来。郭世荣老人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情况下组织了十多人,地点就在他家。每年的6月到8月是休渔期,这时渔船进港,大家比较清闲,他们就在郭先生家唱给辛苦劳作的老年渔民听。歌手梁万梅说,海南人认为疍歌太悲凉,也不愿听。听她这样说,我心里也有丝丝的悲凉,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疍歌可是他们族群的文化精髓啊,在现代社会里竟然只能在一个渔民家里表演,而且观众也只是上了年纪的少数疍民。我越发感觉发掘民族文化的刻不容缓,也有一种重任在肩的感觉。
由于工作进行得比较紧凑,有两首歌的歌词他们没有带来。于是,我和郭世荣老人约定,当天晚上8∶00去他家取,顺便单独采访他,就每首歌的歌词内容、背景、演唱场合等好好整理一下。
晚饭后,我们一行4人准时赶到了郭世荣老人家。结果叔叔阿姨们早就在郭世荣老人家的一处平房房顶等我们了。房顶在白炽灯的照耀下亮如白昼,楼下就是新村港内如繁星般的渔船的灯光,还不时传来阵阵马达声。海风阵阵吹来,赶走了白天的燥热,让人感觉非常凉爽。大家聊着聊着,不知是谁起个头,就唱了起来,他们一边唱着,一边跳着,气氛非常放松,互相鼓掌加油。高兴之处,他们还唱起了琼剧,叔叔阿姨们手舞足蹈,有板有眼。没有乐器,他们就拿矿泉水瓶打着节拍,用书本当作道具扇子,用嘴哼着过门,自然真切、毫不做作。我小声告诉身边的同事,学习表演就应该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就缺少这个。
夜幕下笔者(右一)与疍民歌手们在郭世荣家的房顶一起练唱疍歌
我提醒陈亮,准备一下,还是在屋里和郭世荣老人细细交流吧,注意做好录音。因为有别的事,我提前离开了。第二天我才知道,昨晚他们采访郭世荣老人到11∶00多,不过一切顺利,真辛苦他们了。
考虑到还要拍摄一些海边的实景图像,为了避免受到太阳直晒,第二天我们9∶00之前完成了海边的实景拍摄。回到酒店,我们还是像头天下午一样,继续采录歌曲。上午11∶00多,采录结束。为了答谢叔叔阿姨们的辛苦演唱,我们一起在海港边的一家渔家餐馆享用了典型的疍家午餐。
在陵水的计划工作基本完成了,下午我们就可以休息了。这时歌手梁万梅告诉我,旁边不远处的小岛就是猴岛,她女儿在那里工作,如果我们愿意,她可以带我们去。我从小就喜欢看耍猴子,既然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我和课题组的同事商量,大家一致同意去猴岛玩一下。
中午的陵水天气已经非常热了,但大家都被猴子的机灵可爱吸引了,一点也不感觉热,就连工作的劳累也丝毫感觉不到了。我们一行一边游玩,一边交流疍民文化,甚至谈到了疍民文化和旅游开发的关系。我给他们提议,如果可能的话,在猴岛景区内设置一个演唱疍家调的舞台。如果考虑到游客的欣赏兴趣,完全可以把疍民的《娶新娘》的情景剧搬到舞台上来。他们也都赞成我的观点,也一致认为,政府和旅游公司在这方面可以做更多事情。
第二天早晨,我刚洗漱完毕,郭世荣老人就打电话给我说,他们在楼下等我们一起吃早餐呢。下了楼,七八位叔叔阿姨已在楼下等候了。他们说,他们已经等了好一阵了,怕影响我们休息,刚开始没有打电话。我们一起在一家卖早餐的店门前坐下,一位叔叔从兜里掏出两包烟给我。郭世荣老人说,我们做调研其实是在帮助他们发掘整理他们的东西,要感谢我们才对。这时,我真有点激动了。从这两天来与疍民的接触,我深深感受到了疍民同胞的热情、真诚、好客、大方。
早餐后,郭世荣老人还安排他的孙子开车把我们送到县上。临行时,老人们都恋恋不舍,期待我们下次再来陵水。
陵水采访对象及内容统计表
续表
注:采录调研的整个过程都摄录了音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