疍歌创新发展的原生态与艺术化

三、疍歌创新发展的原生态与艺术化

“原生指的是疍家音乐由疍家歌手口头创作,直接来源和存活于蛋家大众真实音乐生活中,未经过艺术加工者加工改编,具有原生形态。”[2]笔者在调研中接触的疍民歌手演唱的多是这一类的歌曲,这些作品是疍民历史发展的见证,最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状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疍民文化资源。原生态的疍歌发掘、整理和保护是当务之急,海南省文化部门把疍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疍民上了岸,疍家文化却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前景令人担忧。“随着政府的介入,疍家音乐除了满足群体内部精神文化需求外,还被赋予文化宣传和为经济创收服务的使命。”[3]特别是近些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港的提出,海南岛疍民文化和黎苗文化一起都得到了关注。或者是出于文化宣传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一些政府部门、文化团体甚至专业的音乐工作者都加入到疍歌的编创中来,对原有的疍歌进行艺术加工,这里叫作“艺术化”。这种经过“艺术化”加工的疍歌从歌词到曲调较传统的疍歌都有不小的变化,从审美取向上自然更适应当前的大众需求。特别是经过专业歌手的演唱表演,欣赏疍歌的受众范围也变得宽泛多了,常常被用于政府文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正式的舞台表演中。

其实,当前疍歌的存续状态和其他“非遗”一样,传承中都面临着“原生态”与“艺术化”两者的矛盾和抉择。在发掘和整理传统疍歌的过程中应该多注重“原生态”,如果把清唱的疍歌加上伴奏,演唱时用普通话去代替疍家话,这样“艺术化”地把传统疍歌搬上舞台,其实已经把疍歌原本的特征丢掉了许多,更谈不上“发展”了。保护传承中应该把经过加工的现代疍歌与传统疍歌有所区别,也就是说两种发展趋势都应该肯定,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