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保亭槟榔谷

二、保亭槟榔谷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保亭县与三亚市交界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境内,距亚龙湾海岸26千米,距三亚市中心28千米,创建于1998年。2015年7月,槟榔谷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3年12月,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就和槟榔谷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槟榔谷成为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张院长说,我们这次调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去槟榔谷进一步商谈合作的细节,顺便再感受一下海南黎苗文化,这对疍家文化的研究也有启发作用。

头天我们住在了三亚,汽车驶出三亚市,一路北行,向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行进。因为槟榔谷距离三亚只有20多千米的路程,所以我们并不急着赶路。驱车走在弯弯曲曲的盘山路上,我们一边悠闲地聊天,一边欣赏车外远处山间的美景。道路两侧群山环抱,沟壑幽深,热带雨林,层层叠叠,茂密翠绿,逶迤不尽,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连绵数千米的槟榔谷地。

9∶00多的时候我们就到了槟榔谷景区,“槟榔谷”入口大门造型很像一个巨大的牛头,它是黎族的代表图腾,即“大力神”。之前我们艺术学院已经和槟榔谷打过多次交道,所以景区的领导一点也不陌生,以老朋友的身份热情地招待我们。张巨斌说,校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对企业的人才输出,让学生真正实现将理论付诸实践,成为实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我们都认为,槟榔谷景区和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合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既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及发展空间,也能为槟榔谷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在接待室里谈了关于双方合作的细节,尤其是音乐方面的演员培训、毕业生实习、景区节目表演等。

会谈结束后,我们被安排去看景区的大型原生态黎苗歌舞《槟榔·古韵》。一路上,我们参观了黎族竹木器乐表演区、黎族织锦馆、黎族民俗风情馆、黎族陶艺馆、黎族文身馆、“非遗”村、牛文化馆、竹藤工艺编织坊、百年谷仓群、黎族器乐八大件表演等。漫步在“谷里”,令人着迷的并不是古树婆娑、溪水轻淌和鲜花遍山的美丽雨林,而是这里独特的船形屋和生活在这里的黎族、苗族原住人那内涵丰富、底蕴厚重、原汁原味的独特传统技艺、浓郁民族风情。

穿过一片片椰子林,走过崎岖的木栈道,我们来到了设计别致的黎族歌舞表演剧场。座位席的观众很多,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充满了对演出的好奇与期待。宽大的舞台被枝繁叶茂的大树簇拥着,就像是每个黎族村寨里都有的那一片宽阔地。村里的老人们乘凉于此,孩子们玩乐于此,青年们对歌于此,节日的庆典也举行于此。高处山腰上的茅草屋便是隆闺了,在每个口口相传的美丽爱情故事里,都有“夜探隆闺”的篇章,那是阿哥的勇气和自信,也是阿妹内心的小小期许。舞台上水车悠悠,转动的是岁月;日出日落,更改的是时光,不变的是村落里世世代代的纯朴和善良。置身于原生态大舞台,宛如回到了那古老的村落,恨不得自己化身为身姿曼妙的少女翩翩起舞,抑或化为身手矫健的青年攀上高入云霄的槟榔树。

槟榔谷景区的大型原生态黎苗歌舞《槟榔·古韵》表演

《槟榔·古韵》整场演出的时间不长,不到30分钟。演出节目有《钻木取火》《火舞》《黎锦纺织艺术展现》《黎歌对唱》《舂米舞》《黎苗传统服装展示》《竹竿舞》等。平均下来,每个节目4分钟左右,节奏紧凑,展示内容丰富。演员表演也很生动质朴,可以说是艺术处理后的近原生态表演。尤其是最原始的钻木取火、自制的黎族乐器、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纺织技艺也被巧妙地融入歌舞演出,实现了自然风光与人文演出的完美结合。丁岩和赵书峰都是第一次来这里,所以显得很是兴奋,对于这场演出也是赞不绝口。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每天平均上演5场,每场观众1000多人,几乎场场爆满。自《槟榔·古韵》上演以来,槟榔谷景区游客量不断攀升,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融合,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人气和美誉度,为槟榔谷景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我想,这种模式应用到发掘疍家文化上也许同样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