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主体与受众的缺失
2025年09月26日
一、歌唱主体与受众的缺失
传承人锐减成为“非遗”保护的最大忧患。一方面,大批传承人渐入高龄,年迈体衰,面临传承困难。另一方面,“非遗”传承的困境来自承继人才的匮乏。笔者在海南各地接触到的民间歌手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60岁以下的极少,更别说年轻人了。以郭世荣牵头的一支排演队伍,有30多人,一般都在60岁以上,最年轻的也50多岁。没有排练和演出场所,排练场地在郭先生家里,演出只能在空地上。据冯玉蓉介绍,目前在新村镇,会唱疍家调的人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在疍家人的重要节日端午节时,能召集到100多人来唱疍家调,但平时活跃的不到20人。
因为疍歌用疍家话演唱,也只有疍民才能听懂。年轻一代的疍民不太喜欢老人们唱的那些歌,他们更喜欢唱一些流行歌,认为老人们唱的歌太过时了。笔者在采录一首《叹家姐》的作品时,音乐都记录好了,可是记录歌词时却碰到了尴尬的一幕。演唱者由于识字不多,不能说出所唱的歌词,只能唱出来。旁边的几位年轻疍民虽然懂疍家话、识字,可是听不懂音乐,听不出所唱的具体歌词,只是说些土语和衬词。最后经过很多次的演唱、推敲,才完成采录任务。由此可见,在年轻的疍民一代里,能听懂疍歌的人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