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疍民及其传统文化

第一章 海南疍民及其传统文化

疍,汉语拼音为“dàn”,粤音“但”,亦有广州人会说成“邓”,在历史上亦作蛋、蜒、但。疍民是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澳门、香港等地江河和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大多是以船为家,从事渔业、运输业的特殊的族群。

这一族群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俗称,如广州、香港一带称为“蛋家”“艇家”“水上居民”“水上人民”,漳州、泉州一带称为“白水郎”,福州一带则称为“曲蹄”,疍民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连家船民、游艇子、蛋家、疍户、海上吉卜赛人等。清代以前史籍、史料中均用“蜑”“蜒”,民国后有的用“蛋”,20世纪50年代后用“疍”[1]

古代典籍中“蜑”作为族群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涵有所变化,并非始终指代同一地域同一族群。按照学者周伟民、唐玲玲的说法,以宋代为界,宋代以前“蜑”主要指代巴州蜑或荆州蜑,宋代以后“蜑”更多地用于指代两广、福建一带的沿海港湾和内河,以及珠江三角洲较多的水上居民,即现代一般所说的疍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