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记者怀揣介绍信毛泽东高唱《辣椒歌》

洋记者怀揣介绍信毛泽东高唱《辣椒歌》

1936年6月,由宋庆龄牵线,美国记者、作家斯诺与中共华北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中共北方局负责人刘少奇委托柯庆施,用隐色墨水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专门的介绍信。他揣着这封特殊的信件,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带着两架照相机、二十四个胶卷和许多笔记本,与美国医生马海德一起,登上了从北平驶往西安的火车,开始了被后人称为“伟大的探险”的旅程。他是访问苏区的第一位西方记者。

毛泽东与斯诺在保安

7月9日,毛泽东在保安附近的安塞县百家坪,会见到访的斯诺。此后,毛泽东多次接受斯诺的来访,谈话通常从晚上9点开始,持续到次日凌晨两点。

7月15日,毛泽东和几位红军干部以及斯诺一起吃饭。桌子上摆着土豆、豆角等几个平平常常的小菜,毛泽东的前面还多放了一碗辣椒。那时候,毛泽东每月的伙食津贴只有五元钱,和士兵的生活待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把辣椒夹在馒头里,吃得津津有味。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出于礼貌,毛泽东把装满辣椒的菜碗推到斯诺面前说:“斯诺先生,吃点辣子,对你采访中国革命是有帮助的。”

毛泽东的幽默让斯诺感到惊诧:“为什么?”

毛泽东有一句“不吃辣椒不革命”的辣椒理论,很多红军干部是知道的,但是斯诺却不知道。毛泽东笑着对斯诺说:“不信,你尝一口红军的辣子就知道了。”

“难道苏区的辣椒有什么不同?”斯诺学着毛泽东的样子把辣椒夹在馒头里,刚吃了一口,一股辣味直冲喉咙,呛得他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斯诺惊叫起来:“哇!太辣了,我的嘴巴快没了。”

这时,毛泽东开始幽默地阐述他的辣椒理论:“斯诺先生,你知道吗?爱吃辣椒的人都是革命者。”

记者出身的斯诺见多识广,但从未听过这样的“辣椒理论”,颇感新鲜,但也觉得有点过于“玄妙”了。他在想辣椒怎么与革命挂上钩了呢?他觉得毛泽东的确伟大、平易近人,也感到毛泽东的辣椒理论实在有趣。斯诺满腹狐疑地反问:“是吗?那你说说你的理论根据。”

“这是我专门调查研究得出的结果。”毛泽东似乎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他拿起馒头夹了一个辣椒有滋有味地咀嚼起来。

让斯诺想不到的是,还没等斯诺反击,在座的其他红军干部就纷纷起来反对毛泽东的这套辣椒理论了。

毛泽东笑了,说:“你们不信?你看,就拿我们湖南人来说,喜欢吃辣椒是出了名的,所以湖南就以出产革命家而闻名。对不对?你们数数,湖南出了多少革命家,黄兴、陈天华,以及红军队伍中的彭德怀、罗荣桓、王震、贺龙等。中国还有四川,也是如此。外国的,比如有西班牙、墨西哥、俄国和法国,他们也是喜欢吃辣的,所以也产生了许多革命家。”

“毛主席,你知道吗?意大利人也是以爱吃红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他们倒是产生了不少艺术家。”一位红军干部说。

毛泽东据理力争:“那他们都是革命的艺术家。”

这时斯诺指着在座的其他红军干部说:“毛主席,那他们不吃辣椒,算不算革命家?”

毛泽东说:“当然算喽!”

“主席先生,那么你的意思就是说,跟吃辣椒的人干革命也都是革命家喽!”

毛泽东已经明显有些招架不住了,他说:“不,不是那个意思。”

“那他们现在就没吃辣椒,他们算什么?”

毛泽东笑了:“好,好,我认输。”

大家也跟着开心地大笑起来。一个红军干部说:“毛主席,既然你输了,那你就得给我们表示表示。”

“对,给我们表示表示。”大家跟着起哄。

毛泽东若有所思:“表示什么呀?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要请,我就请你们吃红辣椒。”

“行啊,主席,你不是最喜欢唱那个《辣椒歌》吗,你就给我们来一段怎么样?”一个红军干部提议。大家为这个人的提议喝彩、鼓掌,窑洞里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毛泽东也不推辞,他高兴地用筷子敲打着桌子上的碗和碟,用他那特有的湖南腔调抑扬顿挫地唱了起来:

远方的客人你请坐,听我唱个辣椒歌。

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湖南人待客爱用辣椒。

虽说是乡里的土产货,一日三餐少不得。

要问辣椒有哪些好?随口能说十几条——

去湿气,开心窍,健脾胃,醒头脑。

青辣椒、红辣椒,

剁辣椒、酸辣椒,

油煎爆炒用火烧,样样味道好。

没得辣子不算菜呀,一辣胜佳肴!

远方的客人你莫见笑,

湖南人实在呦,爱辣椒。

就连这说话也带着辣椒味,

出口哇哇响哎,听起来火撩撩。

只要你细细品品味呀,你就会发现,

辣椒的后面,心肠好哇依子呦

大家并不是第一次听到毛泽东唱这首民歌,但是唱得如此认真、有滋有味,还是第一次,大家为毛泽东的《辣椒歌》齐声喝彩。

斯诺说:“很好,很有味道。”其实,斯诺是个能歌善舞的人,对唱歌也很内行。他觉得,如果从声乐的角度评判,毛泽东唱得并不算好。但他那特殊的湖南腔和认真风趣的特色,使歌声很有味道,似乎也带了一点辣味。

歌声归歌声,理论归理论。但是,斯诺头脑中关于辣椒与革命的关系问题仍未解决。于是斯诺的反问进一步升级:“你刚才说意大利人也以爱吃辣椒和大蒜出名,怎么现在不出革命家,反而出了墨索里尼?”看到斯诺这般认真的提问,毛泽东笑了。他用中国一句俗语回答:“辣椒是穷人的大荤。”这个带有极大模糊性的回答,使这位同情中国革命的“洋人”,更加摸不着头脑了,但是似乎也不便穷追猛打,关于辣椒与革命的话题以毛泽东的这首《辣椒歌》画上了一个让大家满意的句号。[1]

【注释】

[1]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53~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