莅临特园一醉方休挥笔题词“光明在望”

莅临特园一醉方休挥笔题词“光明在望”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乘坐专机由延安飞抵重庆,参加国共谈判。9月2日中午,张澜以民主同盟名义在特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出席宴会的还有沈钧儒、黄炎培、冷遹、鲜英、张申府、左舜生。上午11时左右,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准时到达,这已经是毛泽东第二次莅临特园了。8月30日下午毛泽东和周恩来已经来过特园。

张澜、鲜英等七人一起出迎,毛泽东一进特园就兴冲冲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毛泽东一句轻松的幽默引起了大家的笑声。大家将三位贵宾引入客厅安坐。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酒席摆了上来。毛泽东是主宾,盛情难却,坐了首位,他拉张澜坐在右位,鲜英是宅主,坐了左位,其他人随意落座,相互寒暄。

鲜英手提大酒壶先给毛泽东、张澜各斟满了一杯,然后离开座位给大家一一斟满。鲜英回到自己座位,指着毛泽东杯里的酒满脸漾着笑意说:“这是家酿的枣子酒,请毛先生一尝。”

毛泽东与张澜

周恩来马上接了鲜英的话向毛泽东介绍:“我在特园宴请客人常用此酒,这枣子酒浓度不高,味道却香而醇厚。”

“特先生献家宝喽!我不胜此物,但今天定要领这个情,一醉方休!”毛泽东的调侃引来满堂笑声。

毛泽东的确不胜酒力,呷一杯葡萄酒也会满脸通红,因此平时很少饮酒。一般有两种情况会小饮几杯:一是为了睡觉,因为饮一杯酒就会头晕,三杯必然倒下,所以有时为了尽快入睡,也会饮上一杯;二是为了打仗或写作,毛泽东作战作文常连续几天不睡觉,此时也会偶尔喝上几口,掌握好酒量,掌握好时间,会起到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

此时,张澜端着酒杯站了起来,他用饱含热情的目光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的脸上拂过,兴奋地说:“今天承蒙三位不弃,辱驾特园,我代表民盟中央全体委员表示热烈欢迎和谢忱,干杯!”

大家同时站起来,十只酒杯满载着彼此的热情,在桌子上叮咚作响,合奏出一曲和谐悦耳的鸣响,觥筹交错间,大家早已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了。

张澜为毛泽东又斟满了一杯,自己也满了杯,举起杯敬向毛泽东:“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

毛泽东显然被张澜的热情点燃了,他举起酒杯脱口而出:“且共欢此饮!”这是东晋陶潜《饮酒》中的句子,应对简直天衣无缝。

二人碰杯,一饮而尽。于是宾主之间频频祝酒,美酒化作热情流入彼此的心间,宴会弥漫着浓浓的酒香、浓浓的情意,渐入高潮。

此时,毛泽东已经两杯下肚,早已满面红光。于是毛泽东放下酒杯停饮了,大家也就不再向毛泽东敬酒。他一再强调“和为贵”,恳切地表达了对和谈寄予的希望。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开始进入热烈的交流阶段。毛泽东同沈钧儒谈起健身运动,同黄炎培聊起职业教育,同张申府一起回忆五四运动的往事,等等。酒酣耳热,谈笑风生,大家好不痛快。

这时,上来一道甜口的菜,同时还端来一大碗白开水。鲜英举起汤匙凑到大碗边,向毛泽东解释:“请洗一洗。”毛泽东说:“不必洗了,甜咸一样吃,这些菜就够好了,老百姓哪里吃得到。”毛泽东不洗,大家也跟着不洗了。

美味佳肴用过,大家随意地坐在客厅里饮茶聊天。忽然,一位小姑娘走了进来,她手里捧着一本纪念册,神情有些羞怯,她在客厅里犹豫着、徘徊着,终于鼓起勇气来到了毛泽东身边。她向毛泽东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90度的大礼,将手里的纪念册递到毛泽东手里,小脸绯红:“毛伯伯,请您在这上面留个纪念吧。”

毛泽东接过纪念册,瞧着这位面含羞涩的小姑娘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鲜继根。”姑娘低着头怯生生地回答。

毛泽东点头微笑:“好,好!”

鲜英也用一种温和的态度对女儿说:“大人在这里说话,你来做什么!不懂规矩,还不快出去!”

“爸爸,我请毛伯伯题词呢!”

毛泽东笑对鲜英:“你啊,真是个严君。”说着,站起身来,拉着小姑娘的手走到书桌旁。

毛泽东将纪念册打开摊在书桌上,小姑娘很懂事地将文房三宝整理好放在毛泽东面前。毛泽东执管在手,饱蘸浓墨,凝眉静思片刻,在纪念册上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只见纪念册上赫然现出四个大字:光明在望。

毛泽东颔首微笑对围在案前的各位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谢谢毛伯伯!谢谢毛伯伯!”小姑娘的脸上灿若桃花般绽放出美丽的笑容,拿着纪念册飞也似的离去了。

毛泽东也与各位一一握手告别:“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1]

……

【注释】

[1]邵康编:《毛泽东和党外朋友们》,团结出版社1996年9月版,第83~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