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傅偶然出差错毛泽东幽默解心宽

大师傅偶然出差错毛泽东幽默解心宽

1961年7月17日,毛泽东又一次跃上葱茏登临庐山。晚上10点左右,毛泽东一行驱车到达庐山。这次毛泽东与江青分住在不同的别墅里,江青住177号,毛泽东则晚上住在180号的美庐,白天在芦林1号活动。上山之前毛泽东就对秘书田家英说:“要开一个心情舒畅的会。”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一位警卫人员在盛饭时,不小心把饭碗打翻了,饭全部撒在桌子上。警卫本来就紧张,这下就更慌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那些天毛泽东的心情很好,看到这个场景却一点也没生气,自己赶紧走上前去,用手将桌子上的饭一把一把地抓进碗里。刚巧,南昌市歌舞团的演员小邢站在毛泽东身边,小邢提醒毛泽东:“主席,您这样用手抓不卫生。”毛泽东却满不在乎地说:“不要紧,不要紧。我吃,我吃。”警卫人员连忙从毛泽东手里把那碗饭夺了过去。

那位闯祸的警卫人员走后,小邢纳闷地问毛泽东:“您让他去弄不就行了,为什么亲自动手啊?”

毛泽东说:“小邢啊,一个人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别人。你说对吗?”

小邢感动地说:“是,主席。我记住了。不过,他为什么那么紧张呢?”

毛泽东说:“他是个新同志,刚刚来。这些孩子都是好孩子。”[1]

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都是非常宽容的,一些工作中的小失误毛泽东从来不计较,常常用幽默的方式点到为止,一笑了之。

1969年10月至1970年4月,毛泽东一直住在武汉东湖,当时于存为毛泽东做饭。有一天,理发师周福明去伙房通知该给毛泽东做饭了,毛泽东的厨师一般也不知道毛泽东确切的晚饭时间,因为毛泽东晚上工作,白天睡觉,晚上几点吃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每次都是按照食谱提前备料,接到通知可随做随上。那天,毛泽东的厨师一直等到了第二天的凌晨毛泽东也没说要吃饭,晚饭变成了早饭。大师傅于存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早晨5点多钟,周福明通知厨房,毛泽东要吃饭。于存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开始为毛泽东做饭。按照食谱做菜,今天这顿饭的主菜是宫保鸡丁。宫保鸡丁的主料是鸡胸脯肉,配料一般有大葱、大蒜、干辣椒等。于存因为睡意还没有全消,大脑处于混沌状态。本来炒熟鸡丁之后该放葱丁、大蒜等一些配料了,他却把一盘苦瓜条倒进了锅里,等回过神来,已经晚了,鸡丁就准备了一份,想改菜已经来不及了,而且苦瓜都快熟了,毛泽东那边已经饿得等不及了,吃完饭毛泽东也该休息了。没办法,这道菜就这么被端到了饭桌上。

于存有点紧张,告诉周福明和主席如实讲。其实周福明也有点紧张,一边为毛泽东上菜,一边观察毛泽东的表情。毛泽东盯着这盘从来没有吃过的“苦瓜炒鸡丁”,也觉得有点奇怪,问:“这是谁的发明啊?”周福明只好如实讲了。毛泽东一听不但没有表示出任何不满,反而来了兴趣,首先就尝了一口这道新发明的菜。

那时候组织上对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都非常严格,为毛泽东服务绝对不能出一点差错。这件事被当作于存的一次差错,对他进行了批评。毛泽东听说于存被批评了,为了不让于存有思想包袱,见到于存的时候和他开玩笑:“他们整你了吧?他们觉得不好,我觉得很好,以后我就点这道菜——苦瓜炒鸡丁。”[2]

毛泽东的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有趣故事多的是。

还有一次,韩阿福给毛泽东烧菜,盐放多了。毛泽东把韩阿福叫了过去,问韩师傅:“你这个师傅姓什么?”

韩师傅哪里知道毛泽东是什么意思,实实在在地回答:“主席,我姓韩啊!”

毛泽东故做严肃状,“我看你这个韩师傅不是韩师傅,变成咸师傅了!”

韩师傅这才明白:菜烧咸了。[3]

毛泽东宽容地对待身边每一个工作人员,用这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解决身边这些小事,事情弄清楚了,彼此不伤和气,心情愉快,值得我们学习。甚至,对身边人或者下属的恶作剧,毛泽东也常常是一笑了之。

1947年7月,毛泽东在靖边县小河村的石屹崂主持召开了一次中央扩大会议,这是一次军事会议。周恩来、任弼时与彭德怀、贺龙、陈毅、陈赓、王震等各部队负责人以及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的杨尚昆等都参加了会议。会议结束后,在毛泽东的关照下举行了一次会餐,款待诸位领导。高朋满座,胜利在望,大家也是很难聚首,心情都特别好。饭桌上充满了热烈、欢快、轻松的气氛。大家推杯换盏之际,一道“三不粘”端到了桌子上。

“三不粘”也叫“桂花蛋”,是一道比较有名的宫中名菜。其创制人及创制年代已无从查考。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彰德府,知府献膳,其中就有“三不粘”。乾隆食后大悦,立即令人记下此菜的制法。从此“三不粘”传至皇宫,成为宫中御膳。它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加适量的水搅匀炒成的,因为炒制的时候用油较多,吃的时候不粘盘、不粘牙、不粘筷子,故称“三不粘”。后来北京广和居有位姓牟的厨师结识了一位清宫御厨,学到制作“三不粘”的手艺,稍加改进,供应顾客,渐次传入了民间。

南征北战的各路领导哪听说过这个,各个拿起筷子跃跃欲试。这时陈赓把鼻子凑到碗边:“好香啊!”他说着并没有去碰那“三不粘”,但是却一直护着,别人无法下手。陈赓又说了:“哎,诸位,在上海有一次我在街头一个饭馆吃饭,正吃着,来了个讨饭的,你们猜是怎么个要法?”说话间,陈赓“噗噗”往碗里吐了两口。然后他故作惊讶:“你看,这还怎么吃,我只好把饭给了他。噢,该死该死,我怎么真吐了!”

毛泽东大笑:“好你个陈赓,想吃你就吃嘛,别跟我们大家耍滑头嘛!”

陈赓笑了,“还是主席了解我,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着,他捧起盘子,三下五除二就把那盘子“三不粘”吃了个一干二净。[4]

【注释】

[1]李琦编著:《毛泽东与联系群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178~179页。

[2]顾奎琴主编:《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78~79页。

[3]顾奎琴主编:《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2页。

[4]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97~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