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宴请老同学黄国璋细说当年事
1949年6月,曾和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小学一起读书的汤璪真(孟林)给刚刚进驻北平不久的毛泽东写了一封信。6月17日,毛泽东收到了汤璪真的来信,高兴莫名,不知不觉间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之中……当年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读书的时候,汤璪真聪明过人,连跳两级,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18年二人曾在北京相会,那时汤璪真准备走一条教育救国之路,今天果然……
毛泽东想着,抬手拨通了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代理校长汤璪真的电话。
“请给我接北平师范大学汤璪真校长。”
汤璪真拿起电话:“你找谁啊?”
“我找汤校长。”
“我就是啊,你是谁啊?”
“我是你二十年前的同学毛润之。”
出乎意外,汤璪真异常激动:“噢,你是润公啊!我们非常想念你啊!”
毛泽东也格外激动:“我也想念你的啊!你写给我的信收到了,很是高兴呀!”
汤璨真说:“一想到你现在的地位,只能先给你写信啊!”
毛泽东风趣地说:“不敢上门来找,先投石问路,写封信试试,看看我忘没忘记你这位小同学。”
汤璪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是这个意思,你日理万机,太忙。”
毛泽东很亲热地说:“再忙也不能怠慢老同学。请告诉我:在北平还有哪些熟人?”
汤璪真一边在脑子里苦思冥想一边说:“有北师大文学院院长黎锦熙、地理学系主任黄国璋,同乡劳君展、许德珩夫妇,还有齐白石老先生……”
毛泽东大喜过望:“太好了,太好了!”
汤璪真忙说:“让他们去看你吧!”
毛泽东连说:“不要,不要,我去看你们,我现在就去。”
……
下午3点钟,毛泽东带着秘书田家英和一名卫士,轻车简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宿舍,看望昔日的老同学汤璪真以及毛泽东的其他朋友。
此时,汤璪真和夫人站在门前迎候着毛泽东的到来。
汤璪真问夫人:“通知黎院长他们了吗?”汤夫人回答:“通知了,你的老同学不知带多少保镖来呢?”汤璪真摇摇头:“不知道,出于安全考虑,我想会带不少保安人员的。”汤夫人说:“这我就放心了。”
对面的墙根下,有几个小孩子拿着粉笔在墙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欢迎毛主席”之类的标语。
在汤璪真和夫人对话的当口,毛泽东一行已经走进了位于和平门内东顺城街48号的北师大教授宿舍后院,已经远远地看见了汤璪真夫妇。毛泽东疾步向前,大声说道:“老同学,你好啊!”汤璪真大步向前,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润公,你好啊!”汤璪真转身指着自己的夫人:“这是我的堂客。”毛泽东伸手握住汤夫人的手:“嫂夫人好!”
汤夫人有些拘谨地问:“毛主席好,您带的保镖人员呢?”
毛泽东指着田家英和身边的卫士:“他俩就是。”
汤夫人惊讶地说:“就他俩?”
毛泽东看见墙边两个写标语的孩子还在那里认真地写着,走过去摸着一个小女孩的头说:“小朋友,不要写什么欢迎标语嘛!”毛泽东说罢,院子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
毛泽东在汤璪真夫妇陪同下走进书房。毛泽东坐下后就问汤夫人:“嫂夫人,这些年来你跟我这位老同学一定吃了不少苦吧?”汤夫人说:“是啊,远的不说,就说这两年吧,北平是国民党兵痞、美国大兵横行的地方,苦了这些穷教书先生啊!”汤璪真接过夫人的话:“南京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是我留德的朋友,北平解放前夕,他派专机接我南下,到教育部供职,过所谓上等人的生活,我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坚拒南下,冒着生命危险,等着润公的到来。”
毛泽东感动地说:“谢谢老同学!我的老师黎锦熙先生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留下的吧?”恰在此时,年过花甲的黎锦熙走进书房,他接过毛泽东的话:“对!我对家人说,哪儿也不去,我要在这里等一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伟人哩!”毛泽东回身迎上前去:“黎先生,我不是什么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伟人,我还是那位当年给您抄写文章的学生毛润之!”
汤璨真一惊:“黎院长,润之给你抄过文章?这可是珍闻啊!”
这时,黄国璋走进了书房,“我黄某可以证明,润公还记得我吗?”毛泽东迎上去,紧紧握住黄国璋的手,“记得,记得,地理学家黄国璋先生的大名岂敢忘怀?我至今还记得黎先生办的《湖南公报》,我帮着先生抄文章时,你就对地理有特殊兴趣。”
黄国璋接着说:“我更记得,黎先生说过这样的话:‘我在湖南办报,有三位青年人帮我抄写文稿,第一位是不问文稿的内容,一概照抄,后来默默无闻;第二位是见到文稿中有问题总要提出来,并代为润色修改,此人成了大戏剧家,这就是田汉;第三位则与众不同,看到文章中有不同意见的观点就干脆不抄,他后来成了一代伟人,他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听完黄国璋的话谦虚地说:“黎先生过誉了!公平地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黎先生是我可与商量学问、讨论国家大计的恩师。”黄国璋称道:“既然润公称黎院长为恩师,那今天就由黎伯乐做东了!”汤璪真立刻接过话:“不可,不可,今天在我家,当然由我做东。”毛泽东大笑说:“都不要争了,今晚我请客。”于是吩咐田家英在西单菜馆叫来两桌酒席,送到和平门内东顺城街48号。
在汤璪真家的堂屋里,一张八仙桌摆满了丰盛的酒和菜。毛泽东说:“你们都是九三学社社员,今天我要宴请九三学社的朋友们。在北师大还有哪些九三学社同仁,都请来。”
于是教育学家董渭川、化学家鲁宝重等人也来了,连与九三学社联系密切的朋友也请了几位。他们有幸见到毛主席,个个欣喜异常。毛泽东请黎先生坐上位,黎先生坚决不肯,并说:“你是主席,应该坐上位。”毛泽东扶着黎锦熙往上位方向走,说道:“这里您年纪最大,又是我的老师,哪有学生坐上位的道理?”汤璪真和稀泥:“既然润公说了,你就不必谦让了。”于是大家依次落座。
毛泽东一一给大家斟酒、夹菜。毛泽东说:“今天,我们是难得相聚,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对我毛泽东直言。”
教授们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大家从生活困难谈起,又谈到教育事业如何发展的一些问题。毛泽东当即表示,教授的生活困难是暂时的,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教授待遇问题政府一定会考虑,会提高薪水……他特别提到,许多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是爱国的,拥护共产党和政府,一定会为新中国贡献力量……
席间谈话不断深入,黎锦熙说:“我们大家都是九三学社的成员,大家认为新中国即将成立了,我们这个以大学教授为主体的团体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多数人主张解散,其成员将加入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毛泽东思考片刻后说:“我认为九三学社不仅不要解散,还应该认真地团结科学、文教界的知名人士,积极参加议政,共同建设新中国。”黎锦熙、黄国璋异口同声地说:“那我们就把润公的意见带回去,再商量商量。
汤璪真对毛泽东认真地说:“润公,你对我们有什么希望也可以说说。”毛泽东说:“我希望大家不仅是我毛泽东个人的朋友,也都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坐在上位的黎锦熙端起酒杯高兴地说:“为我们这些毛泽东的老朋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朋友干杯!”大家一起举杯:“干杯!”
席间,毛泽东一时兴起,脱去了外衣。白衬衫袖口和领子上打着补丁。毛泽东不胜酒力,请求抽烟,名曰“以烟代酒”。有人说:“主席,你的乡音无大改呀!”毛泽东笑道:“乡音虽无改,鬓毛却已衰矣!”有人提议为主席健康长寿干杯,毛泽东连连摆手制止。他说:“在座的都是教员,我也是教员,只不过教的科目不同而已。现在,我和各位都是新中国的‘长工’,我们的主人是谁呢?不是地主老财或资本家,而是人民,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毛泽东一席话,深深打动了大家。
直到晚上9点左右,毛泽东才起身向主人告辞,并和每一位教授握手告别。临上汽车时,毛泽东拉着汤璪真的手说:“孟林,今天到这里来,是我拜访老师、同学时间最长的一回了。”[1]
【注释】
[1]宋三旦、王小梅主编:《毛泽东与他的师长学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93~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