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住进扶风寨李银桥分享半条鱼

毛泽东住进扶风寨李银桥分享半条鱼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率“亚洲部”转战陕北,来到了米脂县杨家沟村,并准备在这里过冬。“亚洲部”是当时中共中央前委的代称,叫这样一个名字当然是出于安全和保密的需要。那么,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在这里过冬呢?原来这个村是米脂县有名的富裕村,不大的一个村落,竟然有七十二户大地主。有七十二户地主,当然这里也一定有七十二个地主庄园。

当时毛泽东住在了一家叫扶风寨的院子里,那是一幢别具一格的建筑。走进扶风寨,但见黄土山崖之下一排具有西式风格的精致屋宇赫然而立。窑洞由巨石筑就,有拱顶,有廊柱,房顶有八个气度不凡的石刻龙头昂首向天。

米脂县杨家沟扶风寨

毛泽东在扶风寨一住就是一百二十天,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关于情况的通报》等十几篇光辉著作,其中有十一篇被收入《毛泽东选集》之中。

扶风寨,这座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的宅院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毛泽东住在扶风寨的时候,贺龙托人给毛泽东捎来了几尾鲤鱼。毛泽东一生对吃的确没有什么更奢侈的要求,他除了喜欢吃红烧肉和辣椒之外,也特别喜欢吃鱼。那几天,正好江青去河东把李讷接了回来,所以厨师那天特意做了两条鲤鱼。那时江青天天跟随毛泽东左右,知道毛泽东每天的辛苦,也知道毛泽东每天吃的是什么。因此江青把那两条鱼做了合理的分配,那条大一点的给毛泽东吃,小一点的给李讷吃。

照顾李讷的阿姨叫韩桂馨,后来在毛泽东的撮合下成了李银桥的妻子。通常韩桂馨陪李讷一直是吃大食堂的,每天大部分时间吃的都是黑豆,所以看见桌子上的鲤鱼自然是很馋的。江青给李讷夹了一口,将筷子倒过来再给韩桂馨夹一块。那么艰苦的时刻,吃上几口鱼简直就是奢侈,所以韩桂馨没吃。但是阿姨不吃李讷也不吃,阿姨只好和李讷一起吃鱼。江青用筷子你一口她一口地给她俩分光了盘子里的那条鱼。韩桂馨的眼睛里分明已经感动得充满了泪水,那时的江青还是很讲究革命感情的。

当时李银桥就侍立在毛泽东身边,毛泽东没有给李银桥夹鱼,其实李银桥也没想吃鱼。毛泽东一边咀嚼着鲤鱼和黑豆,一边看文件,一边一个人想着心事。

毛泽东虽然每天想着整个中国的战场,但是他也有柔情的一面,他虽然自顾自地自己吃着那条鲤鱼,但是心里还是惦记着身边这个侍卫的,只是毛泽东豪放的风格与江青那种温婉细腻的风格有所不同而已。

转战陕北时的毛泽东和江青

毛泽东吃完饭站了起来,指指盘子:“银桥,吃掉它。”毛泽东不可能像江青那样婆婆妈妈,毛泽东这句话简直就是不容置疑的命令。李银桥不好意思地嗫嚅着:“我,我不吃……”

“我没有病,那一面还没动过嘛。”

“不是那个意思。留着主席晚上吃。”

“不要剩,我不吃剩鱼。”毛泽东说罢就走了。

其实毛泽东每天点灯熬夜,夜以继日地工作,何至于吃不掉一条鲤鱼呢?那是专门为李银桥留的。再说,毛泽东也不是不吃剩鱼,那全是托词,即使是剩下的鱼汤他都不让人随便扔掉的,他就是想把那半条鱼留给他的卫士。

江青见毛泽东走了,她也匆匆吃掉碗里的黑豆,招呼李讷和韩桂馨离开了。他们有意留下李银桥一个人,怕他不自在。

整条鱼毛泽东只动了一面,另一面丝毫未动,可见毛泽东的细心。后来李银桥在回忆时说,那半条鱼是我一生中吃得最香的半条鱼……[1]

【注释】

[1]权延赤著:《走下神坛的毛泽东》,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4月版,第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