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走进大餐厅李银桥安排油炒饭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之后,毛泽东陆续到湖北、安徽、江苏、上海视察。1958年9月19日傍晚,毛泽东离开合肥抵达芜湖。
毛泽东离开合肥时还有一个非常动人的场面,值得一提。那一天,毛泽东是乘敞篷车离开合肥的,二十万合肥市民夹道欢送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视察途中乘敞篷车大规模接见市民。两部嘎斯军用敞篷检阅车是特地从南京军区借来的,用敞篷车也是为了使合肥人民更清楚地一睹领袖风采。
那天下午,合肥本来一直下着蒙蒙秋雨,14点15分左右,仿佛是为了迎接毛泽东的出现,忽然雨过天晴,灿烂的阳光透过薄云洒向大地。此时,毛泽东由曾希圣陪同乘着一辆绿色苏式“嘎斯69”敞篷汽车,从稻香楼出发,沿着金寨路、长江路、胜利路前往合肥火车站。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陪同张治中乘另一辆敞篷车随后,而郑锐与刘征田、邢浩乘一辆吉普车为前导。
五公里的路程,检阅车行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火车站。毛泽东一直站在汽车上,红光满面,笑容慈祥,对着人们频频挥手。沿途二十多万人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成千上万的人兴奋地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毛主席万岁!”这发自肺腑的欢呼,响彻十里长街。
……
毛泽东和处于极度兴奋中的合肥市民告别后走进合肥火车站,很多群众依依不舍地跟着拥进站台,挤到专列车厢旁。毛泽东几次从车厢里走出来向大家挥手致意,每一次露面,都激起一片更热烈的掌声。随着火车的鸣笛声,下午3点左右,载着毛泽东的专列缓缓驶离合肥站,向芜湖进发。
17点30分,在蒙蒙细雨中毛泽东抵达芜湖,在芜湖铁山宾馆的烟岚楼下榻。铁山宾馆位于芜湖市中心著名的风景区赭山之麓,馆内秀木扶疏,修竹雅致,花草奇异,彩蝶翩翩,岗丘环拱,曲径通幽,一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烟岚楼就坐落在赭山之麓的半山坡上,欧式建筑,建于1915年,早期曾是一座私人官邸,是铁山宾馆条件最好的一栋楼。
目前这座烟岚楼还一直对外开放着,迎接人们的观览。进楼左拐,一个醒目的指示牌随即映入眼帘:“2105—2101房,毛泽东主席1958年9月19日至20日在此下榻。”这是铁山宾馆最值得炫耀的一段历史。透过烟岚楼2105房间的窗户,你会见到,对面一棵紫藤如苍龙盘柱,又像烟花绽放,绚烂无比。
晚饭早已经准备好了,服务员来请毛泽东去一个特别为他精心布置的小餐厅用餐。毛泽东问:“那其他同志在哪里吃?”服务员回答说:“在大厅里。”毛泽东立刻说:“那我也到大餐厅里吃!”毛泽东说完就向外面走去。服务员小王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急忙撑起一把雨伞跟了出去。可是,毛泽东身材太高大,瘦小的小王踮起脚才能把伞撑到足够高。毛泽东回头一看,笑了起来,“我自己来!”说着接过小王手里的雨伞自己撑着,径直向大餐厅走去。
大餐厅里的服务人员已经得到了毛泽东要到大餐厅来吃饭的消息,一下子紧张起来。大餐厅平时有一百多人用餐,桌子、板凳都是木头的,连块台布都没有。大家赶紧摆放桌子、碗筷,还找了张白色的台布。
毛泽东刚刚走到大餐厅门口,就听里面有人突然高声喊了起来:“毛主席来了!”大餐厅里立刻热闹起来,里面的服务员、吃饭的都没有思想准备,毛泽东的突然莅临让众人一下子愣住了,大家茫然不知所措。更加令大家吃惊的是,毛泽东像一个普通旅客一样,在大家呆立在那里的时候,很随便地找了一张桌子就坐下了,根本没往那张铺了台布的桌子跟前去。
毛泽东来得突然,宾馆领导事先根本没想到会有这样的场面,都在小餐厅里等着呢。大餐厅里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时竟然没有人出面来应对这个突然事件,忙乱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先是筷子出了问题。当时餐厅里准备的是象牙筷子,张治中说:“象牙筷子好,可以试毒,但主席不喜欢,说‘两头忙’好。”宾馆厨师听完愣住了,还有什么比象牙筷子更好的呢?宾馆的厨师根本不知道“两头忙”就是平时那种两头圆的毛竹筷子。幸好,厨师看到了李银桥的暗示,从旁边桌上的筷子筒里拿了四双“两头忙”。
接着又是勺子出了问题。
面对目瞪口呆的人们,毛泽东很随意地向大家打着招呼:“开饭了,来来来,坐坐坐!”这时,随行的罗瑞卿、张治中以及省市负责人也都坐到了毛泽东的餐桌边。毛泽东再一次招呼大家坐下来用餐。说完,也不管别人的反应,自己拿着饭碗就走向饭桶去盛饭。这时也许是宾馆的领导来到了大餐厅,也许是大家忽然回过神来了,人们纷纷抢着去接毛泽东的饭碗,为毛泽东盛饭。毛泽东却毋庸置疑地把大手一挥,说:“不要,自己来。”他刚要盛饭,却发现饭桶里并没有饭勺。这一下,人们有点慌乱了,原来人们只顾在那里呆呆地看着他,竟然忘记自己该做什么了。毛泽东从容不迫,只好从另一张桌子上拿起一把长柄汤勺,笑着对大家说:“这个不是能盛饭吗?”毛泽东的幽默引起一片笑声,缓解了人们的紧张情绪。
大餐厅里的晚餐按照卫士长的要求,只搞了“四菜一汤,有冬瓜蘑菇开洋汤、熘仔鸡、炸牛排、萝卜红烧肉,还有个青菜腰花。吃饭前,李银桥问有没有辣子。那时候已经九月份了,不像现在有反季节蔬菜,大家只好慌忙去找,有个厨子自己爱吃辣椒,腌制了一罐,只好临时拿出来一些端了上来。服务人员向毛泽东介绍:“这是我们本地的辣椒,叫灯笼椒。”毛泽东很有兴致地夹起一只辣椒,咬了一口,然后笑着对同桌的人们说:“凡事都不能看外表。这个辣椒从外表看起来很大,其实中间是空的。别人以为它一定辣得厉害,可是实际上却一点不辣。我们湖南的辣椒虽小,却辣得很。”
……
整个用餐过程中,毛泽东同大家边吃边谈,欢声笑语不断,餐厅里一直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毛泽东在铁山宾馆一共用餐两次,都有故事。在工作人员的印象中,有一个特别值得一提的细节,让工作人员非常感动。后来工作人员说:“其实不仅仅是早餐,毛泽东的饮食非常简单,不要酒,不要饮料,不要一丁点儿山珍海味,甚至远不如现在的四菜一汤。”
当时的芜湖,正值螃蟹上市,本来厨师为毛泽东准备了很丰盛的早餐,有蟹黄包,还准备了红烧肉、小笼汤包、油炸臭干子。但是,不知道这些东西是否符合毛泽东的口味,所以宾馆的大师傅们专门询问了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李银桥听后摇了摇头,说:“给他炒一碗油炒饭,再弄点辣椒就行了。”考虑到毛泽东工作操劳了大半夜,大师傅在炒饭时,打了两只鸡蛋,才使油炒饭变成了蛋炒饭。
第二天早上6点多,毛泽东起床了,他在外面散步片刻,在两个小卫士的房间里简单吃了早餐,于当天9点多钟离开了铁山宾馆。[1]
【注释】
[1]黄梅:《5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来芜湖》,2009年4月28日《大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