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活捉刘子奇毛泽东畅享红烧肉
1947年8月20日拂晓,西北野战军对沙家店的国民党第三十六师发起猛烈攻击,激战至黄昏,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三十六师第一二三旅全部和第一六五旅大部,俘第一二三旅旅长刘子奇,歼灭第三十六师主力六千余人,从而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参谋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报告给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兴奋地跌坐在炕边,简直心花怒放,平时不擅饮酒的毛泽东今天却大呼:“拿酒来,拿酒来。”
激战的三天三夜里,毛泽东有些紧张,他不出屋、不上炕、不吃东西,全靠香烟和茶水挺过来的。毛泽东很少喝酒,这一次却一口气喝掉了半瓶白兰地,一边喝一边喊:“拿错了酒。”很显然是嫌酒的度数低,不过瘾。
这时彭德怀高兴地给毛泽东打来电话:“李得胜同志吗?”
毛泽东自信而果断地回答:“我不是李得胜,我是毛泽东!”
这是毛泽东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以来第一次扔掉化名,消息传开,全军欢腾,彭德怀对着话筒咧开大嘴,笑逐颜开。
毛泽东率领昆仑纵队转战陕北最艰难的时期过去了,西北野战军转入内线反攻。
傍晚,李银桥陪毛泽东回到了窑洞。
看过两三封电报之后,毛泽东在帆布躺椅上坐了下来,望着李银桥说:“银桥啊,你去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来好不好?我要吃,要肥的。”
李银桥答应着:“打了这么大的胜仗,吃碗红烧肉还不应该?我马上去搞!”
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
躺在帆布椅上的毛泽东疲倦地摇了摇头,用很缓和的语气强调说:“不是那个意思。这段时间累了,用脑子太多,你给我搞碗肥些的红烧肉,吃了补补脑子。”
听毛泽东这么一讲,李银桥心里顿时感到难过起来:毛泽东已是三天两夜没合眼了啊!
走出窑洞,李银桥遇上了周恩来,向周恩来讲了毛泽东的想法。周恩来便同李银桥一起,去找了厨师高经文。周恩来细心地叮嘱:“高经文同志,这碗红烧肉一定要做好,以后只要有条件,就要给主席做些肉吃,即使没条件,也要想想办法,要千方百计。”
李银桥感到,周恩来日常也够辛苦、够操劳的了,为了毛主席吃碗红烧肉,还要亲自来嘱咐厨师,多么细心周到啊!自己真不该告诉他这件事……
时间不长,一碗肥肥的红烧肉做好了,周恩来又及时赶了过来,用鼻子闻了闻香味,很满意地笑了一下,“不错嘛,快给主席送去,另外不要忘了炒辣椒!”
李银桥马上将这碗腾着热气的红烧肉连同一盘炒辣椒一起端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一见红烧肉,立刻来了精神,随即起身接碗在手,先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吸香气,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连声赞叹说:“香啊!真香!”
李银桥双手递过筷子,毛泽东伸出大手把筷子一抓,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几大口肥肉,再夹几筷子炒辣椒,三下五除二就把一碗红烧肉和一盘炒辣椒吃了个精光。
毛泽东是湖南人,爱吃辣椒,这人们早知道,可今天,李银桥看着毛泽东那狼吞虎咽的样子,一时间惊呆了——他是真心疼毛泽东啊!
毛泽东放下碗,看到李银桥目瞪口呆的模样,自己倒不好意思起来,像个孩子似的向李银桥笑了笑,说:“有些馋了呢!”然后像是解释又像是征求意见似的问:“打胜仗了,我的要求不高吧?”
“不高,不高!”李银桥红着眼圈连连摇头,“主席的要求太少了,太低了!”
李银桥心里想,歼敌六千余人,他只吃一碗红烧肉补脑子,还担心自己的要求是不是高了——天底下哪儿去找这么好的领袖啊!
“不低了。”毛泽东见李银桥快要流泪的样子,又说,“前方的战士们冲锋陷阵,也没有吃上红烧肉,只能杀了马来填肚子,我心里不安呐!”
“主席快别说了……”李银桥的眼泪止不住大滴大滴地淌出了眼眶,“以后只要我有办法,我一定千方百计给你搞红烧肉吃。”
“莫哭,莫哭!”毛泽东开始安慰李银桥,“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要学女娃子嘛,你是三八式的老资格哩!”
李银桥也只能是破涕为笑了。[1]
【注释】
[1]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60~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