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海野外挖苦菜毛泽东桌上忆当年
1950年初春,毛泽东到北京郊区视察,警卫王振海挖了不少苦菜,毛泽东对王振海手里的苦菜产生了兴趣,亲切地问王振海:“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啊?”
“是苦菜。”王振海回答。
“你吃过吗?”
“我小时候吃过。”
毛泽东点点头:“弄点给我吃好吗?”
“这些都可以给你!”王振海回答。
“这么多我一个人吃不了,你带回去大伙都尝尝。”
回城后,大家把一堆新鲜的苦菜洗净,装了两大盘子。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李敏、李讷,还有叶子龙的两个女儿燕燕和二娃都在。晚饭开始了,毛泽东开始了和孩子们的非正式沟通。他指着桌子上的苦菜对孩子们说:“你们能不能吃苦?”
孩子们没明白毛泽东的突然提问。李讷未加考虑就爽快地说:“爸爸,在延安、西柏坡苦不苦,我都过来了,我不怕苦!”
“在莫斯科我们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李敏接着说起了在苏联卫国战争时的艰苦生活。
还没等李敏说完,二娃插话说:“毛伯伯,我不怕吃苦。”燕燕听了大家的回答,似乎有点明白了,对毛泽东说:“毛伯伯你今天是不是在考我们啊?”
毛泽东被燕燕的话逗笑了:“说考也行,不说考也行。来吧,我们先吃这个菜。”
说着,毛泽东夹起苦菜就往嘴里送,边吃边说:“哎呀,多好吃的菜,好吃得很啊!”
孩子们看毛泽东吃了盘子里的菜,也都跟着吃起来。没吃几口几个孩子就大声嚷嚷起来。李讷大声说:“爸爸,好苦啊!”其他孩子也说:“真苦!”
毛泽东被她们一个个滑稽的样子逗笑了:“我问你们怕不怕苦,你们说不怕苦,叫你们吃又说苦。”
“爸爸,你真坏,嘲弄我们。”
李讷撒娇地指责她的“小爸爸”。
毛泽东被他的大娃娃批评了,也不生气,仍笑容可掬地和她们有滋有味地聊着:“爸爸怎么能嘲弄自己的大娃娃呢!你们太小了,解放前农民在三座大山压榨下,有的就是靠苦菜维持生命的。老百姓嫌苦能行吗?现在我们条件好一些,常吃点苦菜、苦瓜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不忘记过去,不忘记人民群众,还可以起到调节胃口的作用。你们医生叔叔就建议我吃点苦瓜苦菜,用这种办法调胃。”说着,毛泽东又夹了一筷子苦菜送到嘴里。
孩子们好像听他在讲故事,忘记了吃菜。毛泽东一边嚼一边指着盘子里的苦菜说:“快吃,别忘了吃菜。”
“爸爸,苦菜还有刺呢。”李敏好像发现什么似的。
“对啊,苦菜比苦瓜贡献大。”
接着,毛泽东又深入浅出地讲起来:“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武装斗争。在长征的时候,有时连苦菜都吃不上,只好吃草根、树皮和皮带。在陕北,国民党封锁我们,我们就开展大生产运动,顽强地活下来,还坚持抗战。我们就是靠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的,我们还要靠这种精神建设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绘声绘色地将吃苦菜同以往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几个孩子觉得有趣,大家不再嫌苦,好强地大口大口吃起了苦菜。毛泽东看几个孩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苦菜,心里非常高兴:“好,我们多吃一点。”
孩子们吃得很有滋味,不像是吃苦菜,倒像是在吃甜菜,大家吃得很香。毛泽东拿起一个盘子,风趣地说:“来,我们也来个三光政策。”
说着把盘子里的一点菜汤倒进饭碗里,几个孩子也有模有样地学着,把汤倒进了饭碗里。[1]
其实毛泽东吃苦菜吃野菜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保安的时候,有一次几个警卫员陪着毛泽东到城外散步,毛泽东一边走一边和身边的几个警卫人员交谈。突然毛泽东走到一簇苦菜跟前,他高兴地说:“你们快来看,这叫冬苋菜,我在长征路上吃过,可好吃啦!”说着就薅了一把拿在手中,对警卫员说:“这种菜营养丰富,夏天吃了可以清火解热,对人的健康有好处。你们以后要出来挖一些回去,做给我吃。”
贺清华看着毛泽东手中的冬苋菜,原来就是一株起了苔的苦菜。说道:“主席,这种野菜我们叫它苦菜,也有人叫它苦梅,在我们陕北可多了。一遇到荒年,穷苦人就靠它来活命,穷人又叫它‘救命菜’。”
从此以后,贺清华和白海山经常出去挖苦菜,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吃苦菜长大的,挖苦菜很内行,每次出去都大有斩获。做别的菜贺清华的确一窍不通,但是做苦菜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把苦菜用开水烫熟,再用凉水泡上一天,这样就没有苦味了。将泡好的苦菜或清炒或凉拌,毛泽东都很爱吃。[2]
在万寿路新六所大院内,男护士朱宝贵发现了几株苦菜,弯腰把它们拔了起来。生长在农村劳动人民家庭的子弟对苦菜都是非常熟悉而亲切的,谁个贫家农民的儿女没有吃过它呢!
毛泽东正在院中散步,看到朱宝贵正在挖野菜,于是走到他的面前,略低着头,对着比他矮一头的朱宝贵,像老师考学生一样问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是苦菜。”朱宝贵回答。“你吃过吗?”毛泽东又亲切地问。“吃过。”朱宝贵肯定地回答。
毛泽东听后,微笑地点点头,接着他又说:“好!弄些来给我吃。”一听说毛主席爱吃苦菜,朱宝贵在院子里挖起了苦菜。当天中午,在毛泽东的餐桌上多了一碟菜——苦菜,毛泽东把它吃光了,并提出,下顿饭再弄点来吃。[3]
每次吃苦菜毛泽东都非常高兴:“生活费没有提高,可生活改善了,一个菜变成两个菜了。”说着就大口地吃起菜来,一边吃一边还吟诵起《诗经》里面关于挖野菜的诗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陡坡南山,我行其野,言采其遂……”[4]
毛泽东不仅爱吃苦菜,还吃过树叶。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毛泽东得知不少百姓在吃树叶、树根,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为了体验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全国人民一起渡过难关,毛泽东通知食堂也要吃树叶。这的确有点难为厨房的厨师了,什么树叶能吃,什么树叶不能吃?吃树叶影响了毛泽东的身体健康谁负责?不按毛泽东说的去做怎么过关?
无奈,王近仁从院子里采回来一些榆树叶,用绞肉机将叶子粉碎,放在水盆里浸泡,然后捞出来把水挤干和玉米面掺在一起,蒸花卷、烤饼干,当主食吃。厨师的发明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并欣然为它取了一个很科学的名字“叶蛋白”。[5]
毛泽东还吃过菊花瓣。
1949年的一个晚上,王鹤滨陪毛泽东吃饭。王鹤滨走进餐厅一看,餐桌中间放着一个火锅,火锅旁边的蔬菜当中竟然有一盘子白菊花瓣,格外引人注目。王鹤滨心里直合计,这菊花瓣也能吃吗?
其实吃菊花由来已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有文字记载以来,屈原要算得上吃菊花的鼻祖了。他的《离骚》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王鹤滨正琢磨着,毛泽东走了进来,看到王鹤滨用怀疑的目光盯着盘子里的菊花瓣,不无幽默地说:“王医生,吃吃看,我们不赏花了,来吃花吧!”
王鹤滨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夹起一筷子,在翻滚的火锅汤里一蘸,花瓣立刻就软了下来,吃在口中清嫩可口,感觉很好。
“王医生,怎么样,还可以吧!咱们的老祖宗很早以前就知道吃菊花了。”毛泽东说罢,也夹起一筷子伸向了火锅,在滚烫的水里煮了一下,放在嘴里仔细地品味着。
毛泽东兴致很高,“你知道屈原吧,他就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看来那时吃菊花大概算清贫之举了,咱们也来个清贫之举吧!也来个‘夕餐秋菊之落英’,不过这菊花瓣是工人同志从栽培的菊花上特意采下来的。”
毛泽东又夹起一筷子伸向火锅……[6]
【注释】
[1]李琦编著:《毛泽东与联系群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138~139页。
[2]王伯福主编:《毛泽东轶事大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337页。
[3]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92~93页。
[4]白黎:《毛泽东在宝安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48~50页。
[5]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109页。
[6]顾奎琴主编:《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25~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