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莅临重庆蒋介石设宴林园
1945年8月28日下午3点37分,一架草绿色三引擎专机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毛泽东一行应蒋介石之邀抵达重庆。
飞机的舱门打开了,最先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面带微笑的周恩来。周恩来走出舱门,一闪身站在舷梯的一侧,这时从机舱里走出来的是毛泽东。他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巴拿马盔式帽,身着灰蓝色中山装,雍容大度地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在舷梯上,毛泽东和周恩来并排站在那里片刻,他伸手摘下了头上的巴拿马盔式帽,向下面潇洒地挥动着,深邃的目光向着下面攒动的人群凝视着……少顷,他健步走下飞机舷梯,迎着眼前热情、欢乐的人群走去。
毛泽东、周恩来在重庆九龙坡机场
重庆九龙坡机场自建成以来,第一次呈现出这么热闹的场面,共产党方面前来迎接的同志、国民党方面派来迎接的要员、各民主党派的代表、闻讯而来的记者,黑压压的一大片,足有几百人。蒋介石并没有给毛泽东特殊的礼遇,而是刻意低调对待了毛泽东的到来,表示出了蒋介石的无可奈何。机场上没有鲜花,没有仪仗队,也没有政府首脑,蒋介石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周至柔将军作为他的代表,前去迎接毛泽东的到来。因为考虑到毛泽东是国民参议员,所以也派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副秘书长雷震前去迎接。从蒋介石派去的几个迎接人员就能看得出来,蒋介石在向人们暗示:我并不承认你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也不承认你毛泽东的合法地位,你只是一个国民参议员而已!
重庆各个民主党派,重庆新闻界的记者、文化精英们却与蒋介石不同,他们是认可毛泽东的。民主同盟的首要人物张澜、沈钧儒,无党派人士章伯钧、黄炎培、左舜生、冷遹,国民党左派陈铭枢、谭平山,以及从苏联刚刚回来的郭沫若夫妇……他们都亲自到机场迎接毛泽东的到来。国民党元老冯玉祥因故未能到机场迎接,派自己的夫人李德全代表自己前去迎接毛泽东。那些兴奋莫名的中外记者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毛泽东刚刚走到地面,他们一拥而上,把毛泽东团团围在中间,有的递名片,有的报自家姓名,有的则开门见山向毛泽东提问题,有的抢着伸出热情的手同毛泽东握手。各党各派的代表,被挡在人墙之外,无法和毛泽东接近。
周恩来见状,立即离开毛泽东,把手中的一个纸包高举在空中,大声说:“新闻界的朋友们,我从延安给你们带来了礼物,请到这里来拿吧!”
一大群记者一下子拥向周恩来,周恩来见毛泽东恢复了“自由”,能够和各党各派代表们握手交谈了,这才笑着把纸包打开,向记者们分发“礼物”,原来是毛泽东在机场的书面讲话:
“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本人对蒋介石先生之邀请,表示谢意。”[1]
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为毛泽东举行了欢迎晚宴,为毛泽东接风洗尘。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一起来到了山洞林园,毛泽东与蒋介石于广州一别十九年之后,终于再一次面对面地坐到了一起。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第一次见面是1924年的1月20日,是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的时候。毛泽东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月16日,蒋介石也到达了广州,而此时的蒋介石竟然只是一个列席代表,他孤独地坐在会场的某一个不被人们注意的角落里。让蒋介石沮丧的是,他这个已经具有十七年党龄的国民党老党员,在密密麻麻的代表名单里竟然没有找到蒋介石三个字,他只是列席会议。蒋介石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个滋味。
这是毛泽东与蒋介石第一次共处于一个屋檐之下。虽然他们在此之前互有耳闻,但是未曾谋面,这次会议期间,他们也未曾有过近距离相谈的机会。
1926年1月4日,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会议代表,他们再次相见。毛泽东正式出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蒋介石平步青云,本来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代表都不是的蒋介石,一跃成为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九名常委之一,从此他进入了国民党的领导核心,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监,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在这次会议上,被列在蒋介石之上的“一人”是谁呢?是汪精卫。当时他一个人兼了三个主席的职务,是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革命政府委员会主席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重庆
所以,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汪精卫、蒋介石、毛泽东三人经常在会议期间同时出现。只是三人的地位比较悬殊,一个是党的最高领袖,一个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毛泽东只是个列席会议的代理宣传部长。可是有谁能够料到,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的变化之后,毛泽东成为共产党的领袖,蒋介石成为国民党的党魁,而汪精卫沦为日伪政府的首脑。
十九年之后,毛泽东与蒋介石再一次近距离地面对面时,蒋介石又会作何感想呢?
让人翘首以待多少年的历史性会面,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戏剧性或者具有悬念的场面。蒋介石一身笔挺的戎装,胸前的勋章及领口的特级上将领章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毛泽东一身朴素的中山装,显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诗人风度,恰好与蒋介石的军人气质形成鲜明的对照。两个人缓缓走向对方,紧紧握手,这一刻也成为两个人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握手。中国政坛上两位代表不同阶级的两大政党领袖、两个老对手相聚了。《大公报》为此发表了社论:毛泽东、蒋介石“于国家大胜之日,一旦重新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
两个人相对而坐,出席作陪的有国民党高级官员,还有美国驻华大使及驻华美军司令官等人。毛泽东用他的湖南腔调、蒋介石用他的溪口乡音互致问候。蒋介石平时滴酒不沾,毛泽东的酒量也不大,此时却频频举杯,致辞、寒暄、感慨……蒋介石称毛泽东为润之,毛泽东称蒋介石为蒋先生,彼此似乎只有客气,没有热情。不一会儿,蒋介石来到毛泽东面前,举杯向毛泽东敬酒。毛泽东礼貌地与蒋碰了碰杯,说:“为蒋先生长寿,干杯!”然后象征性地用嘴唇沾了一下杯口。周围的国民党官员觉得老蒋很没面子,使劲儿地劝毛泽东把杯中酒喝光,毛泽东只说了一句“我不善饮酒”,始终没喝。这就是毛泽东的性格,不逢知己酒不香。
那天的招待晚宴吃的全是西餐,黄油、牛奶、面包、果酱、牛排,毛泽东不喜欢西餐。毛泽东私下和警卫人员说:“这种饭吃不饱,远不如小米干饭、玉米粥实惠。”第二天早餐仍然是西餐,毛泽东吃完后就把齐吉树叫去说:“国民党吃饭也学美国人。中国人不吃中国饭,一天到晚都是面包,我不习惯。你去和他们说换成中餐。”
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宴席上碰杯
齐吉树和陈龙、龙飞虎商量,让龙飞虎去交涉,交涉了三次才改成中餐。毛泽东吃完中餐问齐吉树:“你看中餐怎么样?”齐吉树说:“好吃。”毛泽东笑了。[2]
蒋介石喜欢宁波菜,爱吃腌盐笋和芝麻酱之类,平时顾及宋美龄的口味,还经常来点牛奶面包之类的西餐。毛泽东却习惯吃家常饭菜,尤其爱吃辣椒。后来,蒋介石宴请毛泽东总是细心地考虑到他的口味,从不忘在毛泽东面前放一小碟红辣椒。毛泽东烟瘾大,喜欢老刀牌熊猫牌,谈话看书写文章,指间常夹着烟,青烟缭绕于眼前。游泳后,披着浴布,就会点燃一支烟。而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当着蒋介石的面,不抽一支烟。
蒋介石同毛泽东前后会谈了十次。一次,蒋介石同毛泽东会谈回来,对陈希曾感叹道:“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每天要抽一听,但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谈话期间,竟绝不抽一支烟,此决心与精神决不可小视!”
蒋介石再一次感觉到毛泽东的厉害。
9月2日是日本签订投降书的喜庆日子,当晚,蒋介石又在林园官邸宴请了毛泽东一行。他先把自己的僚属一一介绍给毛泽东认识,然后说:“今天是9月2日,为日本正式投降日,在这里欢迎毛泽东先生,倍加高兴!”
毛泽东接着致答谢辞:“今日日本正式投降,值得庆贺与高兴。我对蒋介石先生的盛意深表感谢!让我们大家一起举杯,共祝抗战取得伟大胜利。”
当人们向毛泽东敬酒时,周恩来后退半个身位,聆听他们的问候、寒暄,当主客举杯饮酒时,周恩来又忙抢前半个身位,将毛泽东的杯子接到自己手中一饮而尽,再迅速把酒杯递还毛泽东。那敬酒的人一圈又一圈,一拨又一拨。周恩来从容不迫,一杯又一杯。谁也不知道那天周恩来到底喝了多少杯酒。以至于目击现场的我方警卫人员和工作人员心疼地为他抹眼泪:你这是拿自己的命在保卫毛主席啊!第二天,重庆的新闻媒体惊呼:“一个周恩来就打败了整个国民党!”
事后,周恩来的秘书李少石心疼地问:“周副主席,你怎么连一杯酒也不让主席喝呢?”
“我是怕有人在酒里做手脚,放毒……”周恩来声音轻得像和李少石耳语,这话是他的真情流露。[3]
或许是第一次的握手,或许是两个老对手之间的惺惺相惜,重庆谈判四十三天,蒋介石前后宴请毛泽东七次,大多是在林园。
9月4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出席军事委员会于当晚举行的庆祝抗战胜利茶话会;9月12日,他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共进午餐;10月9日,他再次备午宴招待前来作别的毛泽东;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后,蒋介石到桂园会访毛泽东,邀请毛泽东晚上在国民政府礼堂举办国庆鸡尾酒会,毛泽东欣然应允,并提出晚上想住林园官邸,蒋介石对此表示欢迎;10月11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共进早餐,算是为毛泽东离渝饯行。[4]
【注释】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2]李家骥、杨庆旺编著:《毛泽东与他的卫士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页。
[3]权延赤:《周恩来的陈年酒事》,2011第8期《人生与伴侣·月末版》,第54~55页。
[4]杜忠明著:《〈沁园春·雪〉传奇》,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