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珍海味从不动粗茶淡饭总相宜

山珍海味从不动粗茶淡饭总相宜

有一天夜里,早已过了吃饭时间,卫士们几次劝毛泽东吃饭,他却只顾批阅堆在桌子上的那些文件,总是说“等一下”“再等一下”,一直到下半夜两点多钟,毛泽东也没吃这顿饭。值班卫士等得着急,忽然听到毛泽东叫他,就急忙走进办公室,见毛泽东仍然在那里低头批阅文件,也不去理会进来的卫士。卫士轻声问:“主席,叫我有什么事?”他仍然没有抬头,只是说了声:“噢噢,等一下,我再叫你。”

过了一个多小时,毛泽东又叫卫士。卫士进屋来,毛泽东一面聚精会神地看文件,一面打着手势说:“搞块那个……那个……东西来。”

毛泽东的心思已经完全沉浸在手中的文件之中,想吃东西,却匆忙之中没有想起来那个东西的名字。他抬起头来,微笑着看了卫士一眼,又继续看文件了。卫士整天在毛泽东身边,很多问题彼此已经达成默契,他知道毛泽东说的“那个东西”是什么,立即回答:“好,就拿来。”说完,赶紧跑到厨房让大师傅烤了两片面包,送到毛泽东面前。

“对,就是要这个东西。”毛泽东看了一下,笑着说。

卫士说:“主席,快吃吧,不然就凉了。”

毛泽东点了点头,并没有把文件放下,好像还在思考着什么。没多大一会儿,他又把卫士叫进来说:“你再去烤两块,炒两个青菜,搞两个小菜,你陪我一起吃。”

不一会儿的工夫,饭菜端了上来,毛泽东这才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笑着说:“哎呀,可是饿得要死了,快吃饭。”

毛泽东就是这样忘我地工作,吃饭却非常随意,弄两片面包也行,烤两块芋头也能应付一顿,对吃没有特殊的要求。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想吃什么,就是我的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才能吸收得好,你们谁也不要限制我。”有人建议他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他说:“你们说的那些山珍海味,我不喜欢吃,我不想吃的东西你们就不要勉强我,我吃了不舒服,就说明吸收不了……”[1]

有一回厨师杨纯清为毛泽东做了一碗“芙蓉鸡片”,毛泽东一筷子都没动。毛泽东问清楚这道菜的名称后,对杨纯清说:“听这名字我就不爱吃,现在不吃这东西,将来条件好了,我还是吃红烧肉过瘾!”[2]

毛泽东对高级东西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有些所谓高级的东西,我可并不认为有何特殊之处,只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还有一些人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比如皇帝皇后吃过的什么东西,某某名人常吃的东西,他们就认为十分名贵起来,甚至名贵到高不可攀,神乎其神。所以,那些有了权、有了钱的人是绝对不肯放过它的,仿佛吃了皇帝吃过的东西自己便成了皇帝,吃了名人吃过的东西自己也成了名人。这叫作沾光,这些东西便叫作很稀罕的高级补品。”[3]

毛泽东说:“本人生来不高贵,故高贵之物不敢问津。”他一贯认为“人吃五谷杂粮和粗茶淡饭,能通便畅气。我们还是不要把自己养娇贵了”[4]

有一个“七两燕窝”的故事,我们可以见识见识毛泽东对高级补品的“厌恶”。

大约在1964年前后,印度尼西亚掀起了迫害我国侨胞的浪潮,我国政府义不容辞地出面保护侨胞。有侨胞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送给毛泽东重达三十一点五公斤的燕窝。燕窝之珍贵人所共知,且不说今日每五百克就达万元以上,就是在当时一斤也得四五百元,相当于毛泽东一个月的工资。

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日夜操劳,需要补养身体,就对主席说:“主席,这些礼品都是送给您的,吃了用了都是应该的。”对此,毛泽东耐心解释:“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党有纪律,这些礼物不是送给我个人的,是送给中国人民的。如果说,你在我这个位置上,人家也会送给你的。”毛泽东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毛泽东毫不犹豫地指示:“把它们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国人。”工作人员委婉地说:“主席,是不是家里留点?”毛泽东摆摆手,打断道:“不用留,一点都不用留,全部送走。”于是,这三十一点五公斤燕窝一克不少地送到了人民大会堂。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十多年之后的1975年,年迈的毛泽东已经行动不便,咳嗽哮喘,外加心力渐渐衰竭,身体日渐衰弱。工作人员商量要给毛泽东增加营养,最好能弄点燕窝炖汤。他们找到人民大会堂党委,这才发现当年的燕窝尚有七两。经批准,打了收条将这七两燕窝拿回中南海。厨师每次瞒着毛泽东在汤里加一点,直到毛泽东离世,他也不知道自己终于享用了那三十一点五公斤燕窝中的七两![5]

毛泽东一生坚持这样处置礼品:凡属贵重礼品一律归公,专门陈列起来。对于没法保存的土特产,是水果,就送给幼儿园;是几包茶叶,送给身边工作人员。从来没听毛泽东将水果、茶叶送给江青,或送给自己的孩子们!甚至,逢到土特产品量大时,他就让工作人员到中南海食堂去卖掉,然后附上一封说明。

毛泽东不喜欢贵的东西,而且吃饭的时候也从来不挑剔,饭桌上的举止言谈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感觉非常舒服。

毛泽东住韶山滴水洞的时候,一天做饭的师傅不小心,没看到白菜叶上面有一条小虫。毛泽东在吃饭时看到了,服务人员心里非常紧张,毛泽东却若无其事地说:“菜上有小虫子不要怕,那说明它没有毒。”他一边说一边用筷子把小虫子拿掉,然后说:“这不就没有了嘛!”[6]

毛泽东爱吃肘子,但是保健医生建议说不要吃那么多,因此,一般来说,一周给毛泽东吃一次。当然一个肘子,毛泽东一次并不能吃完,他总是说给我留着。不光是肘子,别的菜剩得多了,他都告诉我们,这个给我留着,下次再给我拿来。可是医生不让他多吃,再就是苏联医疗专家绝对不准给毛泽东吃剩东西。那可怎么办呢?于是大家就想了一个办法。到毛泽东吃饭的时候,如果他忘了昨天的剩饭剩菜,大家就谁也不提这件事,让它不了了之。如果他问起来呢,卫士就说自己吃了。他一听说是卫士吃了,他就不说话了,也不吭声了。[7]

其实,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是有很多规矩的,大家虽然不让毛泽东吃剩饭剩菜,但是卫士也不许吃这些剩菜剩饭,扔掉了又太可惜,怎么办呢?后来就养了一条狗,狗养大了还可以吃狗肉,一举两得。

毛泽东坚决反对浪费,尤其不能浪费粮食。有一次,吴连登给毛泽东送饭,他端饭吃的时候,几个米粒掉到桌子上,他马上用筷子捡起来吃了,他使用筷子的灵巧动作常常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目瞪口呆。吴连登当时就多了一句嘴,说:“主席,掉桌子上,不卫生了。”毛泽东当时很严肃地跟他说:“不要小看这一粒米,这是对农民的感情。农民苦,不容易,我们就是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

【注释】

[1]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15~16页。

[2]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23页。

[3]顾桂琴主编:《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191页。

[4]顾桂琴主编:《毛泽东保健饮食生活》,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200页。

[5]史全伟编著:《毛泽东与艰苦奋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9月版,第280页。

[6]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21页。

[7]吴连登主编:《毛泽东饮食趣谈》,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4月版,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