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村视察水稻田毛泽东被困正阳春
1958年8月4日0时20分,毛泽东乘专列离开北京外出考察。8月10日到达天津,13日毛泽东到天津新立村参观稻田。
新立村不知怎么想出了一些“增产高招”,他们竟然用电灯为水稻照明、用鼓风机朝水稻田吹风,说这样可以增产,当地领导干部和社干部向毛泽东吹嘘得神乎其神、煞有介事:“亩产十万斤。”
毛泽东在韶山冲里是种过地的,他摇着头,不相信地说:“不可能的事。”
他指着一位领导干部说:“你没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是放大炮。”
毛泽东在天津郊区视察
然而有人却用“科学原理”解释他们这些高招,说这是“可能”的,对毛泽东说:“为了增加照明,我们用电灯为水稻照明,实行密植,用鼓风机吹风,亩产十万,是有根据的。”
毛泽东依然边走边摇头,对他说:“吹牛,靠不住!我是种过地的。亩产十万斤?堆也堆不起来!”
毛泽东不相信,有人为证明亩产十万斤完全是真的,又让几个小孩子往早几日连夜移栽过来的“密植”水稻上站上去。毛泽东虽然亲眼所见,还是摇头,并且说:“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
从新立村参观回来后,河北省省长刘子厚和天津市市长李耕涛陪同毛泽东等人,驱车到南开大学去看校办工厂。
毛泽东一出现在校园,师生们立刻轰动了。校园里人头攒动,掌声、欢呼声震耳欲聋,人越聚越多。这时候,一方面“大跃进”极大地振奋了人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各地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和信任已开始转化为崇拜。
毛泽东等人看完校办工厂后,因为人太多已无法离开。李银桥立即和天津市警卫处处长李侃商量,调动随行的一辆华沙小轿车过来。车一到,李银桥马上请毛泽东上车。
华沙小轿车体积很小,而毛泽东身材魁梧,平时坐不进去。这次警卫员们急了,硬是用力把他“挤”进车里。小汽车立即启动,从人群里开出来后,又开到天津大学。
在这里,毛泽东又参观了天大的校办工厂。
参观结束时已是中午。毛泽东和学生们谈得很尽兴,兴致很高地说:“我们去吃饭馆吧!”于是,李银桥等人随他驱车来到了天津市和平区沈阳道的正阳春鸭子楼,安排毛泽东吃烤鸭。
毛泽东走进饭店先到厨房看望厨房里的大师傅。毛泽东问大家:“有没有休息时间,每月挣多少工资?”一个大师傅回答:“每星期能得到适当休息,每月的工资六七十元,生活过得蛮好。”毛泽东微笑着和大家握手,然后来到楼上餐厅。
毛泽东吃饭很快,速战速决。结果,别人没吃完,他就先吃完了。撂下碗筷,他站起身,在楼上走动着,时而向窗口观望一下。
这一眼望不要紧,谁知当即引出一场大麻烦。
正阳春是栋两层楼的饭馆,饭馆对面是一幢住宅楼,住宅楼的走廊里恰好有一位妇女在晾衣服。两栋楼之间的距离很近,那位妇女一下子就认出了毛泽东,想都没想,她立刻脱口响亮地喊出了一声:“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这喊声就像一声惊雷,把整个天津城都给震动了。刹那间,人群像潮水一般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就“包围”了正阳春鸭子楼。所有的人都在拥挤着、欢呼着,越聚越多,堵满了路口,接着挤满了好几条街道。李银桥等人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交通也陷于瘫痪了。因为连交警也想看一眼毛泽东,弃岗加入了拥挤的人流之中。
这样的场面,让随同的警卫员和刘子厚等人着急了:毛泽东根本没法下楼了。楼外的群众欢呼“毛主席万岁”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毛泽东坐不住了,前后六次打开窗子向群众招手致意,并且高呼:“人民万岁!”
结果,毛泽东越喊,群众越高兴,以更高的热情高喊:“毛主席万岁!”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最后,毛泽东完全被困在正阳楼上。他在呼喊过“人民万岁”的口号之后,不得不向群众招手喊话,想叫群众散开。可是根本不行,他越喊,想看一看他的人越多,拥挤得越厉害。结果,他们从中午12点多,一直被困到下午5点多,无法“突围”。
汪东兴说:“群众的欢呼声经久不息,看来出不去了。”
张耀祠说:“没办法,只好采取在南开大学用的老办法,把华沙牌小汽车想办法开过来。”
于是,天津警备区派出一个排的精壮小伙子,从外面“打”进来接应。部分战士在前面奋力开路,部分战士从后面推车,硬是将一辆华沙牌小汽车从人群中一步步推过来,推到正阳春鸭子楼门口。
李银桥、李家骥等卫士一见,立即说:“走。”就和其他警卫人员前呼后拥,护着毛泽东下楼,再次将他“挤”入华沙小轿车。然后,一中队前面派人开路,后面派人推车,左右用人卫护,一步一步硬是将小汽车推出人群。
在车上,毛泽东还不时向外面的群众招手,对李银桥等人只讲了一句话:“又是一次下不了的黄鹤楼噢!”
这次他们被“围困”在正阳楼达六个多小时,用李银桥的话说:“当年打仗还没这么被围困过,差点当了天津人民的‘俘虏’。”
事后,有人告诉李银桥说:“主席走后,我们派人清扫现场,鞋帽和钢笔手表收了七筐半。”
手表是当时比较贵重的东西,当李银桥把“七筐半”的事告诉毛泽东时,毛泽东立即问道:“群众没挤伤吧?”
“没有。”
毛泽东放心了,笑着说:“手表是宝贝啊,为了见我一面,把它丢了可划不来呀!”
李银桥忍不住感叹说:“天津群众对主席的感情可见一斑。”[1]
【注释】
[1]吴晓梅著:《毛泽东视察全国纪实》,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82~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