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唐家闸》简介
《张謇与唐家闸》这本书是由.南通报业传媒集团编创作的,《张謇与唐家闸》共有87章节
1
《张謇与唐家闸》编写组名单
总顾问 胡拥军 杨万平 总策划 胡卫东 总监制 成媛媛 总创意 宋 捷 总编撰 戴洪兵 叶 国 杨建东 执行编撰 张 坚 创意设计 岳招军 撰文 张 坚 赵 彤...
2
目录
目 录 《张謇与唐家闸》编写组名单 上篇 逐梦者:张謇这个人 一、少年当自强 我踏金鳌海上来 “九百九十九” 冒籍风波 二、锋从磨砺出 游幕生涯 赴朝那些事 十...
3
上篇 逐梦者:张謇这个人
一个人点亮一座城,一种精神感动几代人。 这个人,就是晚清状元,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张謇;这座城,就是被专家论证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
4
一、少年当自强
清朝咸丰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853年7月1日,南通海门常乐镇一个张姓的平民家庭又添了一个男孩。这个乳名叫作长泰的孩子,长大后名字变了几次,最后自己定名“张...
5
我踏金鳌海上来
张謇出生于海门,其远祖居住于江南常熟的土竹山。元代末年,一个叫张建(字惟贤)的中年人,为躲避战乱,举家跨江而来,在通州金沙场(今南通市通州区)建立家园,成为张氏...
6
“九百九十九”
张謇到13岁时,不但能作五七言诗、试帖诗,科举必考的八股文也做得有模有样。但此时老师宋蓬山因故辞馆回家,不久病故。为了让张謇学业不辍,父亲命他去西亭,拜秀才宋紫...
7
冒籍风波
这场所谓的“冒籍风波”,是张謇早年一段惨痛的经历,但也让他初尝世事之艰,学会如何从逆境中找到自己的路。 按照当时的科举制度,“冷籍不得入试”。“冷籍”,就是考生...
8
二、锋从磨砺出
...
9
游幕生涯
一场因张謇升学而引发的“冒籍风波”,耗尽了张家的财产。归籍之后,张謇决定走出海门及通州,到更远的地方去,凭自己的锦绣文章谋一份薪酬偿还债务、回报家庭。同时,他的...
10
赴朝那些事
光绪六年(1880)春,吴长庆升任浙江提督,奉命入京觐见光绪帝,张謇作为随行人员同赴京师。这是张謇初次走进帝都,除了结识了一大批名士外,对于京城这个盛大政治舞台...
11
十年磨一剑
光绪十年(1884)七月二十一日,32岁的张謇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园——海门常乐镇。至此,他外出游幕的生涯已达十年。而此时距他下一次令全国为之瞩目的高光时刻,也就...
12
三、状元炼成记
...
13
恩师翁同龢
张謇一生中有过多位老师,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当属两代帝师、朝廷重臣翁同龢。作为南派清流之首的翁同龢,早就相中了张謇这位小老乡,不但与他结下师生情谊,更助推张謇打开了...
14
大魁:终极逆袭
从同治七年(1868)考中秀才起,到光绪十八年(1892)会试落榜,张謇在25年的时间内,历经县、州、院、乡、会等各级考试20多次,其中直接消耗在考场中的时间总...
15
甲午余恨
光绪二十年(1894)四月二十五日,晴暖,这一天是张謇正式踏上仕途的日子。在太和殿上,光绪帝与新科状元进行了短暂而愉快的交谈,而后,张謇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这也是...
16
四、实业救国路
...
17
状元下海
学者章开沅说:“1895年,正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有三个人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而张謇却选择实业与教育。三者的终极目标...
18
东南实业领袖
状元的头衔并不是逢山开路的通行证。大生纱厂的创办,让张謇领略到了从未遭遇过的艰难与挑战。办厂的资金何在?张謇毕竟一介寒儒,他办团防时连自己的藏书都拿出来变卖了。...
19
已见沧海为桑田
张謇的目光从长江畔新崛起的大生纱厂,投向南黄海边那片荒无人烟的滩涂,一开始是为了解决纱厂的原料供应。随着大生纱厂的产销两旺,迫切需要用企业的方式解决原料基地问题...
20
五、打造第一城
...
21
父教育,母实业
张謇有句流传至今的名言,“父教育而母实业”,出自他1907年在《通州中学附国文专修科述义并简章》中的一段阐释: 国所与立,以民为天;民之生存,天于衣食;衣食之原...
22
博物苑: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并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在博物苑南馆楼上,高悬着张謇所书的一幅对联,道出了创办的宗旨: 张謇为...
23
村落主义·新新世界
张謇的事业,绝大多数是立足于南通展开的。这不仅是出自他对家乡的热爱,更主要是他的许多强国主张得不到政府的采纳和支持,他只能在影响能及的家乡躬行实践。 张謇说:“...
24
六、粗完一生事
...
25
立宪领袖走向共和
众所周知,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名字与清末民初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紧密相连。 尽管张謇早就明志不愿做官,但并...
26
合作:从孙中山到袁世凯
张謇的家乡通州,九月十八日(11月8日)迎来光复。通州军政府成立后,张謇之兄张詧出任总司令。大生系统企业安然无恙,张謇已无后顾之忧,便在上海、苏州等地积极活动,...
27
心系天下,灵伴五山
63岁的张謇退出了政治舞台,他终于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家乡南通的地方自治建设上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紧,趁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大生企业系统迅速扩大,获得了...
28
中篇 筑梦路:从唐闸出发
张謇一生的实业救国之路,以1895年在唐家闸兴办大生纱厂为起点,由此树立了我国民族纺织工业的成功典范——大生纺织集团。他的社会改革蓝图,亦以唐家闸工业镇为实验基...
29
一、大生崛起时
...
30
天地之大德曰生
唐家闸又称唐闸,位于南通城西北15里处。在一段漫长的岁月里,它只是通扬运河边上一个籍籍无名的乡间野渡。明成化二十年(1484)建筑石闸,因而此地以闸得名。位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