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专家楼:“外援”的身价是张謇的25倍
大生专家楼建于1897年,比同为中西合璧的公事厅建成(1900年)要早三年,张謇在创业之初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宁可缓建办公楼,也要建好人才楼。这是张謇重视人才的体现。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和纺织技术均由西方国家提供,而当时工厂自己的技术力量几乎是空白,因而一切有关机械安装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大小事务,只有依赖从国外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
建厂初期所聘英国工程师汤姆斯和机械工匠泰纳,掌管了工厂的技术大权,除了指导安装设备外,所有机器上的零配件及机物料的采购,全由汤姆斯开单,指定到上海等地的洋行购办。汤姆斯和泰纳除了在工厂支取高额薪金外,还有其他生活享受上的种种特殊要求,工厂也不得不予以满足。
汤姆斯每日的工资定规银14.7两,年薪达5000多两,张謇最高年薪为200两,汤姆斯年薪是张謇的25倍。
这座叫“专家楼”的小洋房,就是专门建造给这些外国工程师的。厂里还聘请了西餐厨师,专厨供应西餐、洋酒。机器安装结束以后,这些洋专家常数月不见人影,但薪金却一分不能少。
张謇在早期办厂的实践中,更加体会到生产技术落后受制于外人的艰难,他后来倾力办教育、抓科普,无疑都是出于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科技发展的考虑。张謇在应用外国先进技术办厂的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吸收消化;在引进外智的同时,也不忘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他创办资生铁冶厂,就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机械工人队伍。这家工厂在20世纪初曾大胆试造过内河铁壳轮船、农用抽水机等,还仿造了千余台英国亨利夫布机。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首批机械化布机。张謇还在唐闸家创办了纺织传习所,即后来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纺织大学等,意在培养自己的纺织技术人才。
这些努力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世纪20年代创办大生三厂时,机械设备的安装原先请英国工程师惠林登包揽。但此人到基建中的三厂考察时,态度极其傲慢,苛责三厂招待不周,竟然拂袖而去。此时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创办已近十年,三厂就以资生厂的技工为基本安装力量,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毕业生为技术骨干,加上一厂、二厂的机工,将三厂的全部纺织机器自行安装完成,并一次开车成功。可见,中国人自己培养的纺织技术力量正在不断成长。
大生专家楼
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包括纺织技术的进步,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参观这座“专家楼”,在了解先人艰难的创业之路的同时,更应该进一步激发爱国主义的热情,记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在技术引进、发展经济上,发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