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小筑:先贤追随者的隐逸处
李村小筑是一座具有乡村别墅风格的私人花园住宅,其主人名叫李云良。
李云良1906年出身于唐闸西南郊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曾在张謇创办的实业小学和张詧创办的私立敬孺高等小学校学习,15岁只身前往上海谋生。那时候,他白天打工,晚上读夜校,靠着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在22岁时取得了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李云良回到家乡唐闸,先后担任大生纺织公司常驻监察、敬孺中学董事、淮南各盐垦公司总管理处常务理事。后来再赴上海,历任上海大达大通轮船总公司经理、交通大学及中国公学教授、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秘书、轮船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招商局经理等职。
李云良的妻子孟温佳出身于江浙名门望族,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当年,李、孟大婚,蔡元培先生亲自出面主持并证婚,一时传为沪上美谈。
李村小筑
以贫寒子弟跻身上流社会,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李云良深刻体会到,读书对于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实在是太重要了。于是,1936年,他仿效先贤,在大生一厂南边办起了唐闸生活小学校(今唐闸小学),专门招收贫困家庭的孩子。
1949年1月22日无疑是李云良人生的高光时刻。那天,他和李济深、沈钧儒等55位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联合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提出拥护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并自愿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后,他把原上海大达大通轮船总公司的轮船从香港带回上海,献给了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李云良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参事等职。
李村小筑建于1946年春,主楼坐东朝西,为一幢两层砖木结构、西班牙式小洋楼,红瓦坡顶,红砖清水外墙,彩色拼花玻璃窗棂,门窗和地板用上等硬木制作,做工精细考究。底楼西南面突出设置歇山式三菱窗角楼,立面层次丰富。主楼与坐北朝南的三开间中式平房相连,形成“丁”字形结构。平房属典型的硬山式坡顶传统建筑,青砖黛瓦,出檐前廊,西厢房朝南搭建红砖平顶欧式平房一间,与东首小洋楼形成呼应,整个别墅建筑小巧玲珑,中西合璧,风格独特。别墅正门之上,悬以黑底金字匾额,由李云良亲自题词:“李村小筑”。李氏乃唐闸西李家桥人,故将此别墅取称“李村”。
李村小筑背依一条乡间小溪,朝南有羊肠小道直通唐闸生活小学校的河西部。别墅内有松柏树木,有各种花卉和假山,平时常有附近乡民进入游玩,或聆听林中鸟鸣,或观赏溪流潺潺,环境非常幽静。
当年构筑这座花园式宅邸,是李云良为了庆贺母亲80寿辰。李云良在民国时期忙于政务和大达内河轮船公司汉口等地的业务,平时很少回家居住,而其母亲因住惯了乡间老屋,也一直未搬进去住,所以这所宅第平时就由其侄子代为管理。
李村小筑现为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有。当年环绕周边的林溪园圃早已不复存在,唯独那座欧式别墅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我们发现,即使在今天,它依然处在僻静处,不为路人所关注,可见李云良为人低调。然而,在发展唐闸的文教事业,推动南通近代化进程,促进南通工商业与上海、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李云良是那般勇猛精进。人们不会忘记他做出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