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就用上了电灯电话
直到20世纪初,南通人照明采用的还是蜡烛或油灯。1915年,张謇在濠南别业落成时,从国外购置了一台小型发电机,装在翰墨林印书局内,从而使那座著名的西洋建筑有了与之相匹配的照明工具,这是南通有记载的民间用电的开始。因为电力还有富余,张謇又在长桥一带安装了路灯,从此,黑暗了上千年的南通的夜晚有了一丝温暖的亮色。
还是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唐闸镇吧。因为生产的需要,大生纱厂在投产之前就安装了柴油发电机,但是,民间用电依然一片空白。
1916年5月,在张詧、张謇等12位实业界人士的倡导下,唐闸镇上办起了通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通明”者,十分明亮也。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公司向欧洲订购的机器设备不能按时到货,因此,通明电气公司先购置了电杆、电线、灯泡进行安装,暂向大生纱厂购买余电开业。初时,只供应官府和少数商号、富贾,不过,无论怎么说,这是南通居民用电真正之发轫。
通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开业不久,申请安装电灯的居民日渐增多。次年5月,通明电气公司增资扩股,电灯发展到3000盏。1918年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通明电气公司从国外购置的机器设备陆续到位,公司即向唐闸资生冶厂租地兴建厂房,安装了3台75马力柴油机、50千瓦发电机组。第二年,又添置了新机组,供电电压升至4000伏,并在城区跃龙桥附近设立驻城办事处,通明电气公司的触角由此延伸到了城区。
1926年年初,城区、唐家闸两地同时发电,年总发电量73万千瓦时。两地以4000伏输电线路沟通,开始形成以城区为重点的供电布局,用户灯头发展到2万盏。
20世纪50年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中国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描绘,而幸运的是,早在100多年前,南通人就拥有了这样的生活。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南通人用上电话的时间甚至比电灯更早。1913年,张謇就在唐家闸成立了南通大聪电话有限公司,首先架设的是唐家闸至天生港和南通城之间的电话线,之后又逐步开通了到平潮、刘桥、四安、石港、掘港、西亭、兴仁、金沙、骑岸、三余、吕四等17个乡镇的电话业务。1922年,私营南通实业长途电话公司成立,开通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长途电话业务。
大聪电话公司人工交换机工作间
可以这样说,正是在张謇的努力下,电灯、电话走进了偏居江海一隅的南通城,南通人也才由此走进了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