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享有“小上海”的美誉
1899年年底,张謇从企业的利润中抽取资金,将唐家闸河西的土路改造成了碎石路,并沿这条路的西侧建起了一排两层带有回廊的欧式楼房,楼下是店铺,楼上是店主人的住处。于是,唐家闸最热闹的商贸街——河西街就形成了。这条街以镇中心的杨家湾为界,南北分为南市街与北市街。
唐闸工业风情小镇新貌
街道既成,商户们便纷至沓来。据老人回忆,当时南市街上的老商号依次有光明照相馆、恒大美绸布店、四逢春菜馆、高致和五洋店、方同大茶叶店、义盛祥瓷号、魏庆余堂中药店、杨家钟表店、徐贤家银楼、文友书社、肖家制帽店、泰和公花行、聚乐园菜馆等。众商号抢滩南市街,使这条街成为唐闸镇上最先繁华起来的商业街。
当年唐家闸水上贸易兴旺,复新面粉厂、大生纱厂的码头前来自启东、如东、大丰、海安等地运送棉花、粮食的船只排满了沿街河面,船桅连绵数里。1913年,大生纱厂成立的“南通实业警卫团”引进了南通史上第一辆汽车,那时候,这辆黑色的福特轿车每天行驶在唐家闸与南通城、天生港之间的马路上,成为人们争相观看的风景。1917年,大生纱厂钟楼南边设立了南通第一家客运汽车行,有3辆公交车运行于城闸之间,唐家闸的公共交通事业一下子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1920年前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两大金融机构在南市街设立了分行,因而,唐家闸各商家、工厂的资金就地可以汇通天下。
北市街是河西街的北半段,从杨家湾向北到北川桥。与南市街一样,北市街上德国风格的双层联排式商铺整齐划一,沿街店肆也是五花八门:酒楼、糖果店、书社、花行、机米坊、锡匠铺、典当行、诊所、客栈,以及鞋帽、日杂、茶叶、水果、裁缝、轧面、理发等铺子一应俱全。
南通驶往如皋、海安、泰州、扬州的长途客车都要停靠在北市街上的通扬长途车站,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开往苏北的客运班轮也从门前码头上下客。北川桥一带由此成为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过往客流如潮,有江北“十六铺码头”之气象。因此,北市街上的旅馆客栈业也尤为发达,新新旅馆和淮海客舍是设施、环境最好的两家,凡来唐家闸的客商、旅人,多下榻于此。
商贸的繁荣使唐家闸渐入佳境,一时赢得了“小上海”的美名。
与河西街呈“丁”字形向西延伸的还有四条主要街道,即西市街、兴隆街、复新街和高岸街,这些街道环绕在工厂周边,路面宽敞,彼此连通,虽不是很长,但当年也都曾有过煊赫一时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