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生油厂旧址:张謇时代的循环经济样板

广生油厂旧址:张謇时代的循环经济样板

1895园区的前身是张謇创办的广生油厂、资生铁冶厂的旧址,是张謇实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1895园区,首先与你不期而遇的就是一些记录了历史沧桑的老古董:园区完整保存着原油厂的储油设施,大的储油罐能容纳500吨,最小的也能容纳200吨;此外还保存了一批大型反应釜,据说,稍加修复就可以生产浓缩铀;两台德国产大型造纸机原址原样保护到位,充分体现了唐闸人对张謇工业文化的敬重。

20世纪20年代广生油厂实验室中,外国专家指导青年做实验

1895园区内的百年老机器

时至今日,旧日的厂房没有了百年前的喧嚣;工业遗产华丽转身,成为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虽然因为厂房改造,许多时代印记不再,但那个时代的一部分韵味还是保留了下来。高耸的烟囱无声分割天空,红砖砌就的车间隐秘安静,苔绿色的铁门上,已经斑驳的标语似乎还蕴藏着往日的喧嚣……

标注为7号、8号馆的两幢老建筑,始建于1901年,这里早年曾是广生油厂的仓库,用于堆放棉花棉籽,整体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砖木结构,坡顶清水外墙。内部的“人”字形结构木梁顶柱,是用张謇从美国购入的红松制成,至今挺直不朽。

从创办实业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张謇在那个时候就有了循环经济想法的雏形。

张謇创办广生油厂是因为大生纱厂的原棉被纺了纱后,棉籽堆积如山。为了解决这个环境问题,张謇不自觉地实践了今天的循环经济生态发展理念。他利用大生纱厂轧花留下的棉籽榨油,又在1902年建造了大隆皂厂,利用广生的棉油下脚料试制肥皂,兼制皂烛,实现资源再利用,形成了生态产业链,使得整个唐闸没有因为企业众多的废水、废料而产生环境污染。同样,张謇利用大生纱厂下脚飞花造纸,创办了大昌纸厂;利用大昌纸厂生产的纸做印刷,创办了翰墨林机械印刷工场;此外,张謇还创办资生铁冶厂,专为大生纱厂修配和制造机件,后发展为制造大生纱厂运输用的钢质轮船;创办大储堆栈打包公司,为大生纱厂生产花纱打包仓储;创办大兴面粉厂,利用大生纱厂的剩余动力磨面,供纱厂工人食用和浆纱;创办大生轮船公司、大达内河轮船公司等,为大生纱厂解决运输问题;创办通明电灯公司,为大生纱厂及配套企业提供电力保障;创办大聪电话公司,为各相关企事业提供通信服务;创办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为日益增加的职工及居民提供粮食加工服务;创办懋生房地产公司则是购地造屋,为大生职工提供宿舍并获取房租……可以说,张謇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早期实践者。

建筑从历史走来,又将开启新的历史,在建筑的空间里,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将重新赋予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新的生命。

1895园区的文化展

广生油厂的这两座仓库现已修缮成为园区的文化展厅,主要用于各类布展和陈列,享誉海内外的“从洛桑到北京——世界纤维艺术双年展”曾在这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