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公路记载了数个中国第一

一条公路记载了数个中国第一

20世纪初,唐闸镇的大部分生产原料和产品都是通过天生港输进输出的,而连接两地的仅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处于自然状态的港闸河。张謇为此发出“地方自治,交通尤要”的感慨,于是便修建了港闸公路。

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条公路十分简陋,但当时却是不折不扣的新生事物。作为江苏第一条公路、全国第一条民营公路,它不仅大大提高了港、闸两地货物运输的效率,彻底解决了长期萦绕张謇心中的唐家闸取道天生港接轨上海的交通问题,更为汽车在南通乃至整个苏北地区的登陆创造了最初的条件,其引领和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港闸公路建成后,张謇仿效西洋租界章程,对来往车辆收取过路费,用于偿还工程建设投资和后期管养耗费。这种运作模式可谓中国民营公路的发端。

不仅如此,港闸公路还首开中国公路技术标准规范之先河。当时修建时,国内尚无公路技术标准,张謇便借鉴日本经验,确定从开挖路基到路面压实必须经过的10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执行严格的施工规范。有趣的是,当时张謇将路宽统一为7.3米,修建唐家闸到南通市区道路时,又提高到9米。1920年,民国政府出台《道路修治条例》,将支线公路宽度规定为7.2米、干线公路为9米。这究竟是照搬了张謇的标准,还是与张謇的标准不谋而合,就不得而知了。

在港闸公路修建过程中,张謇深感测绘专业人才的重要和缺乏。于是,1907年,张謇在通州师范学校附设测绘科,重金聘请日本教员来通授课。次年,又增设土木工程专业,面向全省招生。这些专业的开设拉开了中国公路建设专门人才培养的序幕。

从1909年至1913年,张謇又主持修建了从南通市区至唐家闸、狼山、天生港的公路,从而形成了“一城三镇”的公路网络。1917年,南通城里有了第一家公共汽车公司,初期有3辆公交车,行驶于城区与唐家闸之间,解决了大生系统职工的上下班问题。随着道路和车辆的增加,1919年秋,张謇创办了交通警察所,并于同年开办交通警察养成所——这一举创下了中国近代的两个“第一”。

张謇一生在南通修建的公路总里程达350公里,这些公路占了当时江苏全省公路总里程数的近70%,正是这些公路奠定了南通实业在全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