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园博苑:当年主人曾力保大生纱厂
司园博苑,位于唐闸西市街74号。这里曾是唐闸名人司作舟的故居。
司作舟毕业于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大学,曾任司裕大粮行董事长、大生纱厂副厂长。司作舟思想进步,曾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当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他把自家院子作为新四军的地下联络站。地下党组织常在司宅开会或传递情报。司作舟还为新四军出力捐资,利用自己的粮运船只当掩护,在通沪之间运送伤员和军火物资,躲过了无数次特务的搜查。南通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撤退时竟然企图炸毁大生纱厂。为了使大生纱厂免遭厄运,司作舟斡旋于各方势力之间,组织员工参与护厂运动,并自掏腰包用20根金条疏通关系,机智地遣散了国民党的游兵散勇,使大生纱厂最终得以保全。
司园博苑大门
司作舟故居的修建分为两个阶段,清末时先有平房院落,规模比现在要大。民国时,司作舟买下街面地块扩建为司裕大粮行,并新建了临街的二层楼建筑,前为门面,后为作坊和员工宿舍及家室住宅。几经扩建,司宅院落渐具规模,其主体部分为三楼三底朝南,二楼二底朝西,楼房后隔天井是三间七架檩的中式平房,天井西侧还有亭子、厨房等配套房,参差有致。主楼为二层青砖黛瓦折角小楼,中西合璧样式,前有临街敞厅门楼,后有正埭瓦房合院。新中国成立后,私房改造,司宅被收归国有,辟为闸西粮管所。
市民参观司园博苑内的百年光影展
司作舟故居现已改造修缮为司园博苑,成为一座集百年光影、家居陈列与乡贤书展等于一体的展陈馆。
一楼是百年光影厅。一张张照片陈列整齐,并配有翔实的文字说明。往日的影像资料真实地记录着这方水土上的风物、人事。老照片背后是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缩影,承载了南通的城市记忆。人们从中可窥见通城历史的一鳞半爪。小楼一侧还设有影视厅,供人们观看有关南通及唐闸较为罕见的影像视频。
转上二楼,踩过“吱呀”轻响的木质地板,你会领略到这座静僻雅致的老宅往日的风采。由司家后人捐赠的当年家居老物件陈列于二楼正厅。这里有制作于晚清的通作家具典范之作——“红木镶大理石侧角屏靠背椅”一对,民国茶几的典型代表——狮头、虎脚、龙纹、抛牙的老红木瘿木面茶几,老红木牌桌及红木、樟木箱等,这些为通作家具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样本。此外,这里还珍藏有我国迄今票幅面最大的纸币——“大清通行宝钞”。
司园博苑这一带的老街小巷也是军旅书法家王康将军成长的地方。二楼展厅里收藏了他的大量书法作品,进门的地方就裱有他为家乡唐闸题写的“月是故乡明”。王家与司家是邻居,不仅父辈们相交甚笃,王康和司作舟的儿女也是幼时玩伴。宅院内外留下了他们童年时代的记忆。司宅是王康无论走多远都念念不忘的乡愁。在大西北的严风朔雪里,他会时常回忆起南方老宅燕雀啁啾的春天。
走进司园博苑,就像踏进了时空之门。清淡的樟木气息和复古的建筑风格让人有种穿越到过去的错觉。
庭院内立着一棵百年老黄杨,根干遒劲,枝叶葳蕤。时光荏苒,但它仍安静地站在原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