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汉语连动式研究的必要性
从世界语言来看,汉语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量历史文献的保存以及利用汉字进行记录传播,使得汉语能够保存语言的历史面貌以供历时研究。“要真正了解一种语言,它的历史层面是不能不顾及到的。不是说共时研究要建立在历时的基础上,而是共时研究也有观察的角度和视野的问题,有时必须把语言放在它的历史背景去看,才明白其究竟。”[5]从汉语史的角度进行描写,有助于客观反映汉语的真实面貌。从类型学的视角出发,观照汉语连动式的历史演变,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理论推理和语言描写密不可分,只有在充分描写的基础上才能发现规律,理论推理则有助于研究的概括和深化。就连动式的研究而言,利用已有语料对其进行系统描写非常重要。从汉语自身来看,汉语作为一种分析型语言,具有很典型的连动式特征。从历时角度来看,连动式是汉语中一种古老的句法结构。汉语连动式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存在,它与众多句法结构直接相关,是多种语法现象产生的源头。动词在连动式的句法环境中发生虚化,引起句法结构性质变化,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汉语语法现象,如动趋式、动结式、介词短语、动词拷贝式、比较式等。对于汉语连动式的历时研究有助于解释各种语法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汉语连动式在先秦时期的地位还很不显赫。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史》中介绍连动式时提出,连动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先秦汉语中就已存在,但所举例句仅限于由“来”和“往”构成的少数例句。张敏、李予湘(2009)指出,其实上古汉语并非连动型语言,刘丹青(2011)也认为先秦汉语连动式不发达与当时并列结构的显赫有关。然而,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连动式在汉语中的显赫程度随着历时的发展演变不断加深,并由此影响到了汉语的类型特点。随着连动式的发展演变,汉语连动式作为一种句法范畴已经成为显赫范畴,并作为显赫范畴向其他相关范畴(并列、主从)不断扩张。连动式如何逐渐取得显赫地位,其历时的发展演变历程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追溯古代汉语连动式的历时发展演变有助于我们理清汉语连动式的发展脉络,考察汉语特征的类型演变。
到目前为止,对于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在现代汉语层面已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较而言,在古代汉语层面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之前的研究多着力于零星的“点”,缺乏系统的考察分析,缺乏全面的断代研究成果。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古代汉语连动式的研究仍较为薄弱,基础描写工作远未完成。连动式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上呈现出的复杂面貌是古代汉语连动式历时演变、沉淀的结果,只有通过考察历时发展的脉络,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共时层面的纷繁复杂。就目前古代汉语连动式的研究而言,描写多于分析,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描写是分析的基础,但在语言的历时研究中,对语言事实进行概括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探索语言演变背后的机制和动因,无疑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明清时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是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现代汉语连动式由明清汉语连动式直接发展演变而来,对明清汉语连动式进行描写和分析,理清其发展脉络,对于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必不可少。只有对明清汉语连动式进行断代描写和分析,才能对现代汉语连动式的形成进行源头上的梳理,将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这一研究不仅对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探索明清时期汉语的语法特征及近代汉语语法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代汉语时期是汉语发展演变的特殊时期,许多重要的语法现象在这一时期产生。明清时期汉语处于近代汉语晚期,研究汉语发展历史,必须将明清时期汉语和现代汉语结合起来,才能上窥近代汉语的发展脉络,下探现代汉语的发展源头,进一步推进汉语史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