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连动式小结
从结构形式来看,《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中分别出现了由2个连动项、3个连动项、4个连动项连用构成的连动式。其中,由2个连动项连用构成的连动式,除去把字句和被字句,共计出现了97个结构形式小类,836条例句。“X1+X2”类连动式共计51种结构形式;“AVD+(X1+X2)”类连动式共计36种结构形式;“(X1+X2)+C”类连动式共计7种结构形式,“AVD+(X1+X2)+C”类连动式共计3种结构形式。《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与把字句搭配使用共28例、20种结构形式小类,与被字句搭配使用仅出现1例。由3个连动项连用构成的连动式共计50例,39个结构形式小类。由4个连动项连用构成的连动式共计7例,7个小类。
从语义关系来看,《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中连动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有6类[6]:承接类、方式类、行为-目的类、因果类、补充说明类、解释说明类。其中,表承接关系的例句共511例;表方式关系的例句共155例;表行为-目的关系的例句共116例;表因果关系的例句共2例;表补充说明关系的例句共15例;表解释说明关系的例句共22例。《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中,连动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可以分为两类:平行聚合关系和主次关系。其中,连动项之间为平行聚合关系的连动式共526例,连动项之间为主次关系的连动式共295例。
从跨语言普遍规律在《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中的表现来看,《儿女英雄传》连动式既存在自身的个性特征,也存在跨语言的共性特征。在个性特征方面,《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中的动词不一定都具有相同的时态取值;连动式中的动词可以有各自单独的时间修饰语;《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中如果只出现一个人称、时态、语气和否定标志,其不一定在边缘位置,也可以在核心位置。在共性特征方面,《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中的动词在语调上都位于同一语调曲拱中;如果连动式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两个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动词共享至少一个论元,不仅具有“共享主语的连动式”这种类型,还具有其他类型;动词不会有各自单独的事件位置修饰语;连动式不能带两个不同的施事,即当连动式的动词共享非施事角色时,施事角色也必须被共享。
【注释】
[1]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6页。
[2]龚千炎:《〈儿女英雄传〉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语文研究》1994年第1期,第27页。
[3]1983年11月北京第1版,本书采用2014年11月北京第2版。
[4]附加成分只考虑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法成分,不考虑动词带时体态标记和语气词的情况。
[5]由于《儿女英雄传》连动式主要由2个连动项构成,由3个及以上连动项构成的连动式数量较少,因而这部分主要限于《儿女英雄传》中由2个连动项构成的连动式。
[6]为便于分析,只统计分析了由2个连动项连用构成的连动式的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