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式连动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一、连动式连动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

对连动式进行逻辑语义关系上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连动式的语义关系主要是由相继事件这一核心语义与特定语境结合而产生的,相继行为和行为-目的关系本来就有很大的交集,前者在语境中很容易衍生后者的解读。[7]所谓背景性/依存性,在连动式中是一个语义程度问题,与纯粹表示相继发生的事件、不分主次的连动式之间并没有明晰的界限,语义定性有很大的主观性。简单如“买份报纸看”,就有方式性VP1修饰主要动作VP2、目的性VP2补充动作VP1、VP1和VP2为两个动作并重等多种分析法,没有哪一种说法具有绝对的说服力。[8]在具体的语料处理中,容易出现两可的情况,只能根据上下文语境来进行判别,有的时候,根据上下文语境容易做出判断,有的时候也难免有见仁见智的不同看法。梅广(2015)根据“意念的聚合”和“先后事件的承接”来区分“而”字连动句和“而”字连谓句,也谈到,“事件的合一或分开,存在着很大的解释空间,紧密或松散,也是相对而言的”;“意念聚合的从属与核心亦是语义解释的问题,从文义上分辨二者有时亦很困难。许多‘而’字式例子难以归类,这是原因”,“不过,就汉语的性格而言,恐怕也只能做到如此地步”。[9]

通过对《金瓶梅词话》连动式的语义关系进行考察[10],我们发现,《金瓶梅词话》连动式中连动项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有6类:承接类、方式类、行为-目的类、因果类、补充说明类、解释说明类。《金瓶梅词话》中由2个连动项连用构成的连动式用例共计4205例。其中,表承接关系的例句共3428例,在各类语义关系中占绝对优势;表方式关系的例句共385例;表行为-目的关系的例句共202例;表因果关系的例句共28例;表补充说明关系的例句共81例;表解释说明关系的例句共8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