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小句

一、关于小句

何为单一小句?小句的判定标准依语言而定,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小句判定标准。一个给定结构是不是单一小句,只能依赖语言本身的测试而定,也就是说,在跨语言情况下,单一小句的测试可能大相径庭,这取决于所测试语言的内在结构。如西班牙语的小句测试标准是附着成分句法地位提升,法语是反身代词转换,乌尔都语是宾语一致,韩语涉及否定代词,等等。

比较概念必须基于可以被平等应用于所有语言来进行人为定义。只有当小句这个概念属于普遍语法的一个内在范畴,即不同语言对于小句的概念一致时,找出不同语言中的同一现象才有意义。

那么,如何将小句概念作为一个可普遍应用的比较概念来定义?Haspelmath(2016)的看法是采用Bohnemeyer等人的建议,将“缺乏独立否定作为跨语言的小句测试标准”(rely on the criterion of lack of independent negation as a cross-linguistically applicable test for clausehood),也就是说,在连动式中,只有一种否定方式,通常是否定域覆盖所有的动词。在国外的连动式研究中,连动式只能有一种否定方式,这一点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常被提及,但很少有语言学家会将此和小句性质关联起来。只有Comrie(1989)在描写巴布亚新几内亚的Haruai语时,谈到这种语言对于小句有明确的测试:小句可以被否定,比小句小的成分不能被否定。Comrie举例进行了说明,Haruai语连动式只有一种否定方式,就是将否定标记置于第二个动词后。Haruai语中连动式的否定标记不会位于第一个动词后,当否定标记位于第一个动词后时,则可能表示的是双小句结构。

关于连动式的否定,类型学家Aikhenvald和Dixon(2006)也进行过讨论,并提出连动式中的动词共享一个时、体和极性赋值(shared tense/aspect,mood,modality,and polarity value)。从其对于连动式的否定所举例分析的情况来看,所用例句均为单一的否定方式。不同语言的否定方式不同:在有些语言的连动式中,每个动词都要带上相同的否定标记;在有些语言的连动式中,只能在句首或连动式前出现一个否定词;在有些语言的连动式中,否定语素组合位于句中不同位置,共同构成否定。即使如此,Aikhenvald和Dixon在著作中并未列举连动式中动词出现独立否定的用例。当然,也不排除由于Aikhenvald和Dixon对非母语语言的研究不够深入,因而出现了对这种语言描写得不够全面的情况。

在对这一判定标准进行举例说明时,Haspelmath(2016)所讨论的例句中,对于单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的否定都可以从形式上进行辨认。如:

(a)o fa man agba man man Yao.

3SG.SUBJ take NEG cassva give NEG Yao.

(He doesn’t give any cassava to Yao.)

(他没有拿任何木薯给Yao。)

上述例句中,动词“take”和“give”的否定都出现了否定词“man”,否定词置于动词后表示否定。如果要对连动式中的所有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进行否定,单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的否定都要出现。也就是说,只有同时被否定这一种否定方式,因此这类结构是单一小句,并属于连动式。

(b)namot i yor i angi-r pika-r ba-irik-tap

man a egg a get-R throw-R NEG-go.down-NEG

(A man didn’t get an egg and throw it down.)

(一个人没有拿一个鸡蛋并且扔掉它。)

(c)namot i yor i angi-r ba-pika-r ba-irik-tap

man a egg a get-R NEG-throw-R NEG-go.down-NEG

(A man got an egg but didn’t throw it down.)

(一个人拿了一个鸡蛋但是没有扔掉它。)

在例(b)中,对于两个动词的否定出现了两次由词缀表示的否定,在例(3)中,甚至出现了三次由词缀表示的否定,但最终只表示对V2的否定。对此,Haspelmath认为按照单一否定方式的标准,上例不属于连动式。

汉语既不用屈折形式表示否定,也不会出现多次否定只表示对一个动词否定的情况。汉语的否定缺少形式标记,汉语连动式中所有动词或动词性结构的否定只有一个否定词。汉语连动式前出现一次否定,就可以对整个连动式进行否定。

对于连动式的单一小句否定判定标准,Haspelmath通过举例分析做了进一步说明。在运用这一判定标准后,他对同一例句的分析,与其他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Larson(2010)将克瓦语(西部非洲的一个语族)中的空主语结构(empty subject construction)分析为两个从句的并列结构,但Haspelmath通过否定测试后认为其应该属于连动式。因为Larson明确提出这类结构中的两个动词不能分别被单独否定,只有同时被否定这一种否定方式,因此Haspelmath认为这类结构是单一小句并属于连动式。另一方面,Haspelmath否定了Foley(2010)认为的另一类结构为连动式的说法。在Foley给出的例句中,否定可以居于不同位置、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不符合Haspelmath提出的否定测试标准,即这类结构不是只有几个动词同时被否定这一种否定方式,因而不是一个单一小句,也就不属于连动式的范畴。

从Haspelmath提出的单一小句的否定测试标准来看,他强调的是否定的单一方式以及连动式中的单个动词不能有自身的独立否定,是一种形式上的判定。[13]从明清汉语连动式的使用情况来看,Haspelmath提出的单一小句的否定判定标准并不适用于明清时期的汉语连动式。在明清时期的汉语连动式中,前后VP之间为承接、方式关系的连动式只有一种否定方式,连动式中的单个动词没有自身的独立否定;但前后VP之间为补充说明、因果关系的连动式并非只有一种否定方式,连动式中的单个动词也可以有自身的独立否定。具体情况如下。

(一)连动式中前后VP之间为承接关系

(a)我们作庄稼的,到了青苗在地的时候,那一夜不到地里守庄稼去,谁见有个鬼?(《儿女英雄传》第9回)

(b)丧事费劳了人家,亲朋罢了,士夫官员,你不上门谢谢孝,礼也过不去。(《金瓶梅词话》第67回)

(c)董文也便不去掀桶看,道:“咱去,咱去,不敢拗嫂子。”(《型世言》第5回)

(d)小简也待起身,徐铭道:“简妹丈,当日近邻,如今新亲,怎不等我陪一钟?”(《型世言》第21回)

例(a)中“那一夜不到地里守庄稼去”的“不”是对承接关系连动式“到地里守庄稼去”的整体否定。例(b)中“不上门谢谢孝”的“不”是对承接关系连动式“上门谢谢孝”的整体否定。例(c)中“不去掀桶看”的“不”是对承接关系连动式“去掀桶看”的整体否定。例(d)中连动式“不等我陪一钟”的“不”是对承接关系连动式“等我陪一钟”的整体否定。

(二)连动式中前后VP之间为方式关系

(a)无奈自己说话向来是低声静气慢条斯理的惯了,从不会直着脖子喊人,这里叫他,外边断听不见。(《儿女英雄传》第4回)

(b)那十三妹也不举刀相迎,只把身顺转来,翻过腕子,从鞭底下用刀刃往上一磕,唰,早把周三的鞭削作两段!(《儿女英雄传》第15回)

例(a)中“从不会直着脖子喊人”的“不会”是对方式关系连动式“直着脖子喊人”的整体否定。例(b)中“不举刀相迎”的“不”是对方式关系连动式“举刀相迎”的整体否定。

上述两类连动式中,连动式的否定方式均为直接在连动式之前加上否定词,连动式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没有独立否定。我们考察了明清时期几部文献中的汉语连动式,发现这两类连动式占绝大多数。

(三)连动式中前后VP之间为补充说明关系

(a)夏提刑便叫鲁华:“你怎么说?”鲁华道:“他原借小的银两发送妻丧,至今三年光景,延挨不还小的。”(《金瓶梅词话》第19回)

(b)安公子同张老夫妻见了,便也一同上前围着不放。(《儿女英雄传》第9回)

(c)只见朱安国得了实信,一迳走到朱玉家来,怒吼吼的道:“小叔,你收留迷失子女不报官,也有罪了。”(《型世言》第25回)

(d)朝夕进饮食,哭泣,庐止一扉,山多猛兽,皆环绕于外不入。(《型世言》第4回)

(e)怀德力攻下邳,贼坚守不出。(《跻春台·双金钏》)

(四)连动式中前后VP之间为因果关系

(a)二娘害腿疼不去,他在家看家哩。(《金瓶梅词话》第45回)

(b)你若怕羞不好说,我替你对那老婆子说。(《型世言》第4回)

(c)奴念在夫妻情誓不改姓,叔因此未得钱怀恨在心。(《跻春台·十年鸡》)

上述表补充说明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两类连动式中,连动式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前均出现了独立否定,且对整个连动式进行否定后均可有多种否定域的解读。如对例(a)中连动式进行否定,在连动式前增加否定词“没有”,变为“没有害腿疼不去”,既可以理解为“二娘没有害腿疼也没有不去”,也可以理解为“二娘害腿疼但是去了”。我们考察了明清时期四部文献中的语料,发现上述两类连动式在文献中出现的比例很小。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因果关系中都会出现单独否定。如:

(d)田禽淫人遗臭,诈人得罪,亦可为贪狡之警。(《型世言》第29回)

(e)我告诉你,哥哥自从你去了,到四月间,得个拙病死了。(《金瓶梅词话》第9回)

(f)早被春梅双手扶住,不曾跌着磕伤了头脸。(《金瓶梅词话》第79回)

例(d)和例(e)中,连动式的否定方式均为直接在连动式前加上否定词,连动式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没有独立否定。例(f)中,否定词“不”直接修饰整个事件“曾跌着磕伤了头脸”,连动式中的动词短语也没有独立否定。

虽然肯否类连动式和具有因果关系的连动式所占比例不大,但无论在明清时期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一直存在。汉语连动式由复杂句通过简化演变为单小句,经历了复杂句简单化的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汉语连动式保留了演变痕迹。肯否类连动式作为汉语连动式的特殊小类,与具有因果关系的部分连动式共同体现了这一语法化过程的来源和发展路径。刘丹青(2017)从库藏类型学的角度指出,连动式将向心结构由并列和主从的二分扩展为并列、连动、主从三分,作为汉语的显赫范畴,连动式会拓宽自身的语义域,向并列和主从两头进一步延伸,这是显赫范畴的正常扩展功能,不必分别定性为其扩张所到达的各自范畴。刘丹青还指出,肯否类连动式比相继事件连动句更接近并列语义域,是连动向并列的进一步扩展。由此可见,在世界连动型语言中,汉语连动式具有自身的特性,不能通过连动式中的动词是否缺乏独立否定来测试汉语的小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