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汉语连动式的跨语言共性特征
已有研究显示,世界上大概有1/3的语言中存在连动式这种结构类型。语言类型学是通过跨语言比较的方法归纳语言共性的语言流派。在连动式的研究中,类型学家提供了单一语言研究所忽略的众多特点和连动型语言的类型共性,为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汉语连动式提供了深厚的研究基础。
通过对明清时期的语料进行考察分析,我们发现明清汉语连动式也表现出一些跨语言的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的连动式在语调上都位于同一语调曲拱中
这条共性最早由Aikhenvald和Dixon(2006)提出,许多学者也进行过阐释。对于这一条共性在汉语连动式中的表现情况,刘丹青曾进行过进一步考察,并指出,在汉语连动式中,在韵律上,连动式的语调特征与单句一致;连动式中的几个VP之间都不能有停顿,这保证整句的语调可以贯穿而过;一有停顿,就会割断连动式内部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连动式中每个VP所表达的微事件都无法脱离其他动词而存在。一旦有停顿,其中各VP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必然的,也可以有其他的另类解读。通过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明清汉语连动式也具有这一特征,如:
少顷,老虔婆扶拐而出,向西门庆见毕礼,数说道:“老身又不曾怠慢了姐夫,如何一向不进来看看姐姐儿!”(《金瓶梅词话》第15回)
上例连动式“如何一向不进来看看姐姐儿”中,“进来看看姐姐儿”为一个语调曲拱,如果割裂开来,则会产生其他的语义解读,如“如何一向不进来”(进来不一定是为了看姐姐儿),或者“如何一向不看看姐姐儿”(看姐姐儿未必要进去才能看)。
2.如果连动式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两个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即表示原因的动词位于表示结果的动词之前,先发生事件的动词位于后发生事件的动词之前
这条共性是连动式的显著共性特征。对此,前人多有论述。连动式符合时间象似性原则,动词的排列顺序在多个层面上呈现出时间先后关系。这一特性体现出连动式遵循时间象似性原则,明清汉语连动式也不例外,如:
(a)玳安进到房里去话了一声,就掌灯出来回报。(《金瓶梅词话》第54回)
(b)命人掀开石看,都怕蜂不去。(《跻春台·蜂伸冤》)
上述两例中,连动式分别表达事件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动词之间均呈现出时间象似性。先发生事件的动词短语“进到房里去”“掌灯”位于后发生事件动词短语“话了一声”“出来”“回报”之前。表示原因的动词短语“怕蜂”位于表示结果的动词短语“不去”前。
3.在连动式中,所有的动词共享至少一个论元,所有带连动式的语种都具有“共享主语的连动式”这种类型,也可能有其他类型
所谓论元共享,是指连动式几个动词(谓词)拥有共同的论元,该论元只在句中出现一次,即句法上只加于一个动词。在针对非洲语言的研究中,生成语法学派的学者将连动式的范围限定得很窄,认为连动式中两个动词必须共享域内论元。例如,非洲语言埃维(Ewe)语中的结果类连动结构和先后类连动结构均为域内论元共享。Aikhenvald和Dixon(2006)在其研究中指出,共享主语的连动式在任何连动型语言中都是主要类型。
明清汉语连动式中,所有的动词至少共享主语论元,与此同时,还可以共享宾语论元。相对而言,连动式中主语论元的共享更为常见,宾语这类域内论元的共享不具有强制性,如:
(a)永乐爷大恼,在城外筑起高坝,引济水浸灌城中。(《型世言》第1回)
(b)张老也拈了香磕了头,到了亲家太太了,磕着头,便有些话白儿,只听不出他嘴里咕囔的是甚么。(《儿女英雄传》第21回)
(c)四个人猜拳行令,吃个热闹,扯住了妙智的耳朵灌,捏住了法明的鼻头要他吃。插科打诨,都尽开怀。(《型世言》第29回)
(d)武大不觉又寻紫石街西王皇亲房子,赁内外两间居住,依旧卖炊饼。(《金瓶梅词话》第1回)
上述例句中,例(a)、例(b)分别共享主语论元“永乐爷”“张老”,例(c)在共享主语论元“四个人”的同时,也共享宾语论元“妙智的耳朵”。例(d)在共享主语论元“武大”的同时,也共享宾语论元“内外两间(房)”。
4.连动式中的动词不会有各自单独的事件位置修饰语
汉语连动式中的动词不会有各自单独的事件位置修饰语,在现代汉语层面,刘丹青已进行过相关研究。通过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明清汉语连动式也具有这一特征,如:
(a)如今老爷亲家,户部侍郎韩爷题准事例,在陕西等三边开引种盐,各府州郡县,设立义仓,官粜粮米。(《金瓶梅词话》第48回)
(b)因令左右掌起灯来,厅上揭开纸被观看,手掐丑更,说道:“正当五更二点彻,还属丑时断气。”(《金瓶梅词话》第62回)
(c)喜得无人,身子困倦,便在松树下枕了块石头睡去。(《型世言》第17回)
(d)说着,自己梳洗已毕,忙穿好了衣服,先设了香案,在天地前上香磕头,又到佛堂、祠堂行过了礼,然后内外家人都来叩喜。(《儿女英雄传》第1回)
(e)想到伤心之处,拜了爹妈养育之恩,就在路旁大树下解带自缢。(《跻春台·十年鸡》)
上述例句中,连动式中的动词均共享相同的事件位置修饰语。如例(a)连动式“在陕西等三边开引种盐”中,“开引种盐”共享相同的事件位置修饰语“在陕西等三边”。
5.连动式不能带两个不同的施事,即当连动式的动词共享非施事角色时,施事角色也必须被共享
在明清汉语连动式中,除了共享施事角色之外,受事、工具等角色也可以被共享,如:
(a)那鸡鹅嗄饭割切安排停当,用盘碟盛了果品之类,都摆在房中。(《金瓶梅词话》第6回)
(b)镇远饭后拿进城去,湿称二两,卖钱十四串,即与陈氏办了一套衣服,铺笼帐被、油盐柴米,去钱六串,余钱挑回交与陈氏。(《跻春台·义虎祠》)
(c)尺头每样拿几件去瞧一瞧,中意了便好兑银。(《型世言》第5回)
(d)正吃得热闹,只见书童抢进来,到西门庆身边,附耳低言道:“六娘身子不好的紧,快请爹回来,马也备在门外接了。”(《金瓶梅词话》第54回)
(e)路旁有一古坟,官轿转弯前行,从古坟上过,忽然踩崩。(《跻春台·双血衣》)
例(a)、例(b)、例(c)中,“那鸡鹅嗄饭”“余钱”“尺头”作为受事角色被共享的同时,施事角色也被共享。例(d)中,“马”作为工具角色被共享的同时,施事角色也被共享。例(e)中,“官轿”作为工具角色被共享的同时,施事角色“抬官轿的人”也被共享。
从类型学的视角来看,连动型语言具有某些共同的跨语言特征。通过考察明清汉语连动式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发现明清汉语连动式既存在自身的个性特征,也存在跨语言的共性特征。在个性特征方面,明清汉语连动式具有以下特征:明清汉语连动式中的动词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时态取值;动词可以有各自单独的时间修饰语;如果只出现一个人称、时态、语气和否定标志,其既可以在边缘位置,也可以在核心位置。在共性特征方面,明清汉语连动式具有世界连动型语言的以下特征:动词在语调上都位于同一语调曲拱中;如果连动式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两个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动词共享至少一个论元,不仅具有“共享主语的连动式”这种类型,还具有其他类型;连动式中的动词不会有各自单独的事件位置修饰语;连动式不能带两个不同的施事,当连动式的动词共享非施事角色时,施事角色也必须被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