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象似性原则

二、象似性原则

象似性,简单地说就是语言结构象似于人的经验结构,或者语言结构是经验结构的模型。认知语言学注重语言的象似性,认为语言的结构与人所认识的世界的结构存在广泛性和一再性的对应。连动式这种结构形式的构造同样与人们认识多个事件时的处理方式和认知心理存在对应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复杂性象似动因

所谓复杂性象似动因,指的是“相对简单的概念普遍由相对简单的形式表达,而相对复杂的概念则普遍由相对复杂的语言结构表达”(张敏,李予湘,2009),这也是从类型学的角度总结的世界语言的一个共性。这一共性反映了语言结构和它所代表的外部世界的概念结构的对应关系,具体来说,就是结构形式的复杂程度对应象似概念领域所体现的事物的复杂程度,概念领域所体现的事物特征及其关系越复杂,用来表现它的结构形式也越复杂(陈忠,2006)。

与普通的简单句相比,小句整合体具有更为复杂的句法结构和概念结构:前者表达的是单个事件和状态,由形式简单的句子表达;后者表达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的整合,因此由形式更为复杂的句子表达。

相对于单个独立动词构成的单动句而言,连动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动词连用构成,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或状态的整合,在形式上比单动句要更为复杂,表达的事件内容和意义也更为复杂。

(二)次序性象似动因

次序性象似动因,或者说时序原则,是一条重要的关系象似原则,可以表述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取决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连动式对于次序象似动因的遵循,以往研究多有论述(高增霞,2006)。语序是连动式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先后顺序不仅是连动式的认知基础,而且已经成为其句法结构原则。连动式对于次序性象似动因的遵循,不仅体现在客观层面,而且体现在逻辑和认知层面。对此,在讨论明清汉语连动式的跨语言共性特征时,我们也进行过相关分析讨论:如果连动式表达因果关系或事件先后顺序,两个动词呈现出时态象似性,即表示原因的动词位于表示结果的动词之前,先发生事件的动词位于后发生事件的动词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