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大理市银桥镇磻溪村委会书记、主任 张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中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乡村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蕴藏着“谋划振兴”的“大乾坤”,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提振乡村文化自信和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重要资源。
提振磻溪的旅游文化是磻溪村振兴的铸魂工程,让村民“富口袋”同时“富脑袋”,就要留住磻溪的乡土民情、优秀传统文化,为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服务。
磻溪,人杰地灵,锦溪绕屋,河水潺潺。小桥,流水,人家,自然清新中散发着历史文化的韵味和浓郁的民俗风情,让人领略到“玉洱银苍百二美,毓秀磻溪画中央”和“平分百二如诗如画,气象万千可心可意”的雍容意境。磻溪之所以知名度高,名气大,是因为地处钟灵毓秀的美丽大理的中分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优雅的白族民居建筑和新兴的洱海S弯网红打卡地。
磻溪白族古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磻溪村经过数百年的变迁,至今还保留着古巷、古井、古阁、古壁、古殿、古亭、古桥、古树等独特的“老八古”,沉淀下了很多历史和记忆。我们策划推出《遇见磻溪》一书,就是把磻溪的人文历史、传统文化、新生事物生动地呈现给关心、关注磻溪发展的广大民众和读者。
这次《遇见磻溪》由大理市作家协会和磻溪村党总支、村委会统筹运作,并得到大理市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作家们通过深入村户采风,探访村中的名人、能工巧匠、当代乡贤、平民百姓,并专访了一些客栈老板,听取了村中乡贤人士的认真讲解,从中挖掘和发现磻溪的历史人文和传统文化的闪光点,找到磻溪的热点、亮点和闪光的引爆点,把磻溪故事写好讲好,把磻溪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出去。在此,我代表磻溪村党总支和全体村民对村中支持和参与此项工作的乡贤人士深表谢意!对大理市作家协会及全体成员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磻溪村助力绿色旅游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靠勤劳智慧走向共同富裕。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牢记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切嘱托,做到“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新时代工作方针,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环境需求,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我们的村民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讲好磻溪故事,依托磻溪村悠久的历史文化,优雅的白族民居建筑和洱海磻溪S弯网红打卡地的资源优势,创新“旅游+”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民族风情浓郁的生态旅游,促进全体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富裕路上我们继续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发展阶段创造新辉煌、铸就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