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洱海边,大都跟时尚挂上了钩,网红S弯沿着洱海边界曲折延伸,廊道上人潮涌动,熙熙攘攘。除了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的极致之美外,穿着奇装异服的青年男女,最夺我眼球。穿着时尚大秀美背或美腿的美女比比皆是,而我最爱的还是穿着唐装或汉服,背个双肩包,一边啃玉米一边在廊道恣意嬉戏的小妹妹,青涩、清新、笑起来更有几分典雅之美,不觉让我一步三回头。

让人心生羡慕的则是一对对小情侣,踩着自行车在廊道上成双骑行,任风吹乱发丝,笑声里跳跃着欢快的音符。但是最抚人心的还是人间美味,油炸小虾、小鱼、洋芋饼……拈上一小串,边走边啃食,舍去多余的仪式感,让一切显得愈发真实亲切而简单。当然,你也可以选个极静极美的小茶馆、咖啡馆、小酒馆、小餐馆或客栈,手握一盏小酒或一杯咖啡、一杯清茶,面朝洱海发呆、闲聊,任思绪飘飞,在S弯里寻找凡事俗尘中,那个几乎被自己抛弃的最真实的自我。

步行至珠联阁,影子已被我死死踩在了脚下,倦了,想停一停。抬头时分,“珠联阁”三个大字映入眼帘,旁边有人介绍:“珠联阁位于磻溪北磻村,距今110多年,设计建筑出自亭阁大师韩珠之手,坐东向西,为重檐歇山顶,三开间、抬梁式木构建筑,规模宏伟挺拔,结构壮观,二层楼阁……”此时我的思绪已经飘过几重时空,抵达茫茫洱海边际,那朵软绵绵的白云之上。一个穿着天蓝色短袖T恤,头发过肩的男士急匆匆跑上楼阁,而后又急匆匆跑下,对照着手机上刚拍摄的大朵雪白的云朵,用画笔在画卷上小心勾勒描绘,全然不顾旁边来来往往的人群,当我走近他时,彭黎明老师已经开始和他交流,看来我们都对这位和“蓝”有关的画家产生了好奇。

他叫宋歌,画画旅游,走遍大江南北。来到大理,现在暂时在珠联阁画画,他说每天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即使是批量的艺术创作也不缺乏素材。现在他在画云,云有千姿百态,永远不可能重样,每时每刻每秒都有不同姿态的云,不同的风景。也不知下一站会到哪里,但是他初步想在大理画完1000幅画,再考虑其他。每天清晨,他坐在街边,闻着新鲜的空气,然后静静地画画,管他云卷云舒,管他人来人去。后来加了微信,当内心压抑时,就会进入他的直播间,什么都不想,就静静看他坐在洱海边,悠然地将眼前的景物一点点挪移到画卷,一片云、一棵树、一片蔚蓝、一个人……心里顿感惊叹、感动还有敬畏,当然往往是他在画里穿行的同时,也成了他人眼里、相机里、心里的风景,此刻他也是磻溪的主人,任意将这里的云朵、海水、一草一木……“贩卖”到异国他乡。也正是磻溪有这么多青年才俊驻足,才让这里多了些许文气、才气和人气。

步行中,很多文友讲述着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在磻溪廊道骑行,有人喜欢面对洱海发呆,有人喜欢听流浪歌手深情演绎,有人喜欢听大提琴与洱海的共鸣,有人喜欢邀约三两个朋友,带上“风花雪月”啤酒,席地而坐,对饮成双……无疑每一个喜欢磻溪,热爱磻溪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磻溪越来越火,越来越具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