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记忆——记解放前在磻溪村的革命活动

不能忘却的记忆——记解放前在磻溪村的革命活动

文 杨一凡

古村磻溪背依苍山,面临洱海,周围的田坝阡陌纵横,地肥水丰,千百年来生活着一辈辈勤劳朴实的白族人民。但在解放以前,长期饱受官府和地主乡绅的剥削压迫,常常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全面内战,加重了对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剥削压迫。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到处抓壮丁闹得鸡犬不宁。国内物价飞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反独裁、反内战、反饥饿的民主运动此起彼伏。而磻溪村的老百姓也处在贫困和饥寒交迫之中,生活日益窘迫。人们对国民党政权和反动乡绅恶霸充满怨恨。

这时期在滇西的共产党组织和边纵七支队的革命活动日益活跃,革命武装不断壮大,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们派出革命同志深入发动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革命形势逐渐发展。

这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在私立五台中学建立了秘密组织,积极在师生中开展革命活动。中共地下党员杨鼎高与磻溪的张文星是同班同学,首先发展张文星加入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民主青年同盟,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张文星同志又秘密联系发展了同村青年学生杨克勤加入了组织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于1949年2月正式吸收杨克勤同志加入了民主青年同盟。中共地下组织负责人杨鼎高同志多次秘密来到磻溪村,指导张文星、杨克勤等同志开展革命活动。随后以珠联阁为联络点,又逐渐吸收了刘位臣、杨联昌、张健等一批进步青年参加了组织活动。把地下党组织编辑发行的《向导》《活路》等进步刊物带到村里,组织学习传阅,积极向进步青年宣传民主进步思想,传达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解放战场的形势,揭露国民党的内战阴谋和反动罪行。并经过这些进步青年又将共产党的思想主张扩散到其他青年和村民当中,扩大了党的影响。在党组织的引导和培养下,张文星、杨克勤、刘位臣等一批革命青年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斗争意志不断增强。张文星同志于1949年4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到了1949年6月,张文星同志受上级党组织的派遣,到滇西北反蒋自卫队,直接参加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军事斗争。到了10月,该自卫队正式编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滇桂黔边纵七支队三十一团七连。随后该部队挺进保山,到12月保山胜利解放。边纵七支队接管了保山地方政府,开始为巩固和建设新生的人民政权而奋斗。不久以后张文星同志被上级调派到保山公检法系统工作,并担任了专区法院副院长。张文星同志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努力工作了一辈子,一直到光荣离休。

杨克勤同志则受地下组织负责人杨鼎高同志委派,利用其在私立中正中学高中学习的机会,将我党的秘密刊物《向导》和《活路》等进步刊物带到学校,秘密在周围学生中传阅;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思想主张,宣传民主进步思想,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提高了学生们的觉悟,团结和影响了一大批同学,壮大了革命的基本力量,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进步思想基础。到了1949年12月,云南和平解放。杨克勤同志参加滇西农村工作服务团,任副大队长。率领工作团成员积极深入农村,运用演讲、文艺节目演出、张贴标语、走访谈心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揭露国民党旧政权的腐败和罪行,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积极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支持新生的人民政权。到1950年5月,又抽调参加了湾桥区征粮工作队,为建设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努力征集公粮。到8月份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工作任务。此后,杨克勤同志受上级委派转入教育系统工作。先后担任了桂楼乡中心完小(磻溪完小)校长、云龙中学教导主任、团委书记、大理二中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务。杨克勤同志兢兢业业地在教育线上奋斗了一辈子,为国家、为大理地方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真正是桃李满天下。到了1987年,光荣离休,回到了磻溪老家。

而刘位臣、杨联昌、张健等一批进步青年,由于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在解放后成为磻溪当地政权建设和生产发展的骨干力量。先后加入了党组织,成为解放后第一批入党的青年。他们在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建立,以及四清等历次农村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中,成了群众的带头人。他们先后担任地方政权的党、政领导职务几十年,为磻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了一辈子,成为令广大群众敬佩的一代革命前辈。

尽管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民青组织在磻溪村活动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就是在解放前最黑暗的一两年中,党组织的活动团结教育和培养了一批进步青年走向了革命,走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各条战线上的骨干,成为引领磻溪古村走向新时代,走进新生活的带头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是这划破黎明前黑暗的星星革命火种,点燃了千年古村熊熊燃烧的革命火炬,在毛主席、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磻溪古村迎来了灿烂的阳光,走进了光明的世界,迈向了光辉的未来!

注:杨鼎高同志在解放后曾先后任大理县副县长、县长等领导职务,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工作岗位上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