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村,动身之前已做了功课,然“纸上读来终觉浅”,真正走进村庄,近距离触摸它的肌理,才能感受到属于它的温度。

走进磻溪那一天,误入一条不知名的乡村小道,折返后再次误入一条影影绰绰芦苇遮蔽的小路。也许,美好的事物总需要千回百转地寻觅吧。

这里的芦苇丛自然不是野生的作物,是磻溪村民特意播种用来留住过往游客的风景小物,它肩负着在随风摇曳的舞姿里滋生柔美的使命,将游走的人拉进更自我的情感空间里,留下那么窄窄的一条小径,让情感宣泄通透又不肆意扩散,一切刚刚好。

在村民的指引下,几经周折,在草堂客栈旁边的停车场落脚,之所以对草堂客栈印象颇深,是因为它和白族民居霸道融合的视觉感和奔放的华丽感交相充斥眼球,不由让人惊叹,特别是拜访过磻溪村深巷中两三处古宅后,内心莫名地滋生出一丝悲悯,也不知百年后的草堂会不会被赋予时代的烙印,成为缕缕檀香中被一次次默念的风月和人间。

作为白族传统的古村落,磻溪被早午街一分为二,即南村和北村,称双溪。潺潺流淌的锦溪和芒涌溪,像两条柔软的蓝色纱巾从苍山飘撒而出,缠裹着南北两村,抵达诗意的洱海。红透大江南北的网红打卡地S弯,弥漫着极致的诱惑。不用说,磻溪最美的还是它的古朴,古巷里陈旧的青石板、百二平分的分水奇石、错落有致的百年历史古照壁、极具母性之美的水阁凉亭、与水天融为一体的“珠联阁”、横亘于尘世之外的永济古桥等。当然,还有许多藏在深巷之中不为人知的“美”:满院的迎春花、月季花、叶子花娇美向阳,从农舍里探出头的梨儿、杏儿、青梅成熟有韵,从墙体里滋生出的蕨类植物向上向善向美,古井里的水如明镜照映着古往的沧桑和雅致……

走进磻溪,仿若走进古今混搭的多元村落,既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又不乏时尚新潮的现代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