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喜欢一个人坐在磻溪的洱海边,看着海鸥啼转,海水分分合合。看着水杉投下它们柔美的影子,在一张湛蓝的画布上折叠起无数个微小的感动。看着络绎不绝的人们从身旁走过,然后又一一消失在转角之后,你会不禁坠入一种深邃的宁静中,一种近乎死亡般的永恒中,一种对生活本身的思索中。

此刻近乎永恒的安宁感受是否真实。在生命最深处的寂静背后,存在着永恒吗?

哦不。永恒并不存在。所谓的永恒只是当下这一瞬。过去没有来路,未来没有尽处。永恒是存在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流动。是的。是一种生生不息、不生不灭的流动。

那么在这种流动中,万物是如何轮转不息。

苍山顶的落日。洱海上的清晨。它们已显现出生命的本质。你看那棵水杉,它的一生便是我们的一生。

你是说死亡并不是完全消失,而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轮回。

是的,它像树木春荣秋枯,像一滴雨水回到湖泊、大海。

如果死亡真是如此安静的事情,为何你曾被对死亡的恐惧所挟持。

人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过于恐惧与悲伤,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避讳以至于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机会了解死亡的本质,看清它到底是什么。而越是神秘的事物,带来的恐惧也会越大。当它突然出现,人们便会因为不了解、没有心理准备而陷入恐慌。对死亡的恐惧,远比死亡本身更有威慑力。能够影响我们的也只是对死亡的恐惧。

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完整的四季,只截取了颓败的秋天,认为死亡就是永远消失,是花瓣零落成泥,不复存在。便觉得彻底失去希望,便奋力地抗拒衰败。而抗拒会带来失去理性的挣扎,挣扎又带来更大的恐慌。这是一种无明。

一朵凋零的花腐化成泥,并不是花朵彻底消失不见,只是转换成泥土的形式继续存在。当春天来临,化作泥土的花瓣会重新进入另一朵花的生命里,以供养种子营养促使其发芽、生长、开花的形式延续它的生命。也会由于温度升高,随着蒸发的水分升到天空中聚集成云朵。而云朵又会化作雨露浇灌大地以及大地上所有的花朵。

你看,生命正是如此循环,生生不息,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死亡并不是消失,只是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是永恒流动中的一部分。

听到这些来自心底的作答,你不禁安然微笑。几片云朵正投影在你面前的海水上。它们出现,又消失。分散,又重聚。以生命本然的样子。

彼时,你再一次转头看向身后的人群,每一个人,都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