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优美感与崇高感的白族服饰
“磻石镇中流,分平山河百二,溪泉归大海,变成气象万千”,这副楹联是对磻溪最好的定位和注解。磻溪古村里基本上是白族人,我们自然也能经常看到“金花”“阿鹏”的白族服饰。现在的年轻人和中年男女平日的着装主要是现代服饰了,但每逢节日、庆典,还是很乐意穿上民族盛装,为节日增添气氛,也为自己增添喜庆。老奶奶们是平日里也着民族服装的,颜色以浅色调为主,一来老一辈都这么穿、喜欢穿,一些人到了那个年纪自然也“人从众”穿了起来,另外,她们年龄稍大一点,就会开始信仰本主,着民族服装或许也是一种虔诚和尊重吧。
白族人民崇尚白色,白族服饰无论男女,都以白为尊。虽然年龄不同,服饰在颜色、佩戴上略有区别,但都恰如其分、相得益彰。衣服最初的功能就是蔽体、遮羞、御寒。后面逐渐讲究舒适、方便劳动,逐渐美观起来,成为服饰,同时又注入民族特征,成为一种文化标识。白族服饰也与时改良,不管怎么改,白族服饰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色彩明快、清新美观,满满的优美感,同时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服饰与苍洱风光相和谐、与生活文化相融通,隐约地透着一种崇高感。
阿鹏的服饰相对简洁朴素。小伙子喜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多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套一件黑领褂或扎染褂,下身穿宽筒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欢佩绣花挂包。人靠衣装,小伙子平日里穿民族服饰的不多,有时只套上扎染马褂,但一旦穿上这一身民族服饰,立马精神起来,显得更加英俊潇洒、风流倜傥。
金花的服饰则比较艳丽,也相对复杂。上衣多为白色或浅色的襟衣或衬衣,紧袖管上镶有各色花边,外罩多为红色、浅蓝色的领褂;下身穿白色或浅色的长裤,腰上系短围裙,裙上有绣花图案、镶有花边,腰身紧束宽花腰带和飘带;头梳独辫,盘于头巾中间,有时再缠以红头绳,左侧飘吊着一束雪白的缨穗;手腕戴上银质或玉石的手镯;脚穿绣花鞋。从头到脚的这一身打扮,美丽多姿,飘然若舞,百看不厌。
整个白族服饰中,金花头饰是最抢眼的。金花头饰寓有风花雪月的含义,头巾一侧垂下的穗子,随风而起,代表着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花团锦簇,如同上关的花;帽顶上茂密的绒毛,洁白如雪,便是苍山的雪;美丽的发辫似一轮弯弯的月儿,恰是洱海上升起的明月。这是一种创作智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如同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