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锦溪游出磻溪,一头扎进洱海的怀抱,它便已完成了自己此行的使命。然而,锦溪并不会消失,洱海气象万千的景色里,有一分是锦溪的心跳。

洱海,是磻溪的另一个坐标。它标记出了和磻溪相互依偎的关系。作为洱海边众多的村庄之一,磻溪自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刚好处于“百二山河”的中轴线上!这无疑是洱海对磻溪的偏爱。

洱海,其实只是高原湖泊。之所以称作海,一种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大理人没有见过海,于是,他们便把对海的全部想象寄托到了这个像耳朵一样的湖上。于此,洱海还承载大理人的知足和浪漫:有没有海,不重要,只要心中有海,就可以将湖泊画成海。海,最为震动人心的当属它的宽阔。洱海最宽阔的地方大约有9公里,这9公里的宽阔,恰恰是磻溪的绝妙视野。在这里,洱海将她所有的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磻溪:朝霞是你,晚霞是你,风是你,浪是你,海鸥是你,无弦的万古琴还是你!永远是你,磻溪!

洱海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有奢求过大海的气魄,那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震撼从来就不是她的美。洱海的美是另一类,借着高原的阳光,既深沉又轻盈,既跳动又安静。静,不仅是她的气质,还是她的灵魂,湖面是安静的,涛声也是安静的。洱海不是缩小了的海,洱海就是洱海,她所有的抵达都是她自己的成全,是极致的静,天荒地老的静。而当这份静抵达磻溪时,则又多了曲折和缠绵。

磻溪S弯,便是这曲折和缠绵的极致。

海岸线制造出的曲折和缠绵本已激动人心,更何况是S形,弯弯绕绕之间,风景的美丽之中便多出了动态和趣味。而洱海生态走廊的落成,则将这段曲折和缠绵的风景完美地呈现出来:黑色的路面,再有风格独树一帜的客栈在弯道边上一站,S弯便是洱海边的眼前一亮。进入S弯,路或者游客,会消失或者说会被藏起。等他们再次出现,就成就了磻溪海岸动人的曲折之美。每过一弯,消失,出现,都是一种心情,一弯接着一弯,消失接着消失,出现接着出现,就是S弯赐予你的礼物。

洱海,也是磻溪的另一个视野,它成全了磻溪的美,让磻溪之美有了更为深邃的表达。也许,从磻溪走向洱海那一天起,依恋便成了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