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随笔

磻溪随笔

文 骆海燕

2023新年伊始,怀探究之情,我带着家人,拖着行李箱,走进心心念念的大理白族聚居地——磻溪。想要在苍山洱海间,一掀这“平分百二”古渔村的百年盖头。

旅居磻溪村,感受白族的风土人情,是一种幸福。

村民们的生活是慢节奏的,从每天8点左右才陆陆续续出摊的早集市,可见一斑。连村里的鸡也随之慢节奏,早晨7点半后才打鸣。

在鸡叫声中骑着自行车,穿过弯弯曲曲的狭长巷子,到早集市买饵块和豆腐花,是一件开心的事。但5分钟的骑车路程不能风风火火地赶,否则摊还没摆开。

于是,一边慢悠悠骑车,一边欣赏巷子两边白墙照壁、飞檐翘角,以及精美的门楼、檐下的水墨彩绘、书法文字。白族民居保留完好的传统建筑特色,让我叹为观止。家家户户的门楼与外墙,犹如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其中就有磻溪村最古老的一幅照壁,传说中“平分百二”四个大字,赫然在目。相传明代状元杨慎途经磻溪,闻知把大理坝子一分为二的磻溪村中,有块神奇的分水巨头,正好处在上关与下关的中心点,考察后,他在这块奇石上,题写了“平分百二”几个字。从此,美丽的传说随碧水洱海流传至今。

饵块是当地的传统点心。外皮是用糯糯的米粉舂的,事先蒸好,然后在炭炉上翻烤,再按客人要求涂上辣或甜酱,裹上香肠、油条、鸡蛋、土豆丝、花生末等佐料,好吃又营养。捣碎的花生粒撒在热气腾腾的豆腐花里,加小葱,香气绕鼻,多巴胺瞬间上升。

村里还有两家早餐店做喜洲粑粑,但我一连两天在8点左右去买都无果,说我太早了,还没开始烤,须再过一个小时。

那不是早餐中餐连一起了吗?我纳闷。做饵块的摊主——一个村里的白族女人笑言,我们都起得晚,起太早没事干,还是多睡会。

我似乎有所领略,磻溪生活的慢节奏,从早餐开始。

伴着家人,住在村里的和庭客栈更是确幸。

和庭的男主人杨桐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磻溪白族人。在我眼里,杨老师就是一本磻溪的活字典。今年77虚岁的老先生,早年在磻溪村教了二十几年的书,后来去了下关学校,之后一直在大理市文教系统工作直至退休,叶落归根,携老伴回到磻溪建客栈,安度晚年。

和庭也是典型的白族民居。除了青瓦白墙、四角飞檐,照壁石雕,假山小鱼池、花花草草布满院落。正对大门,还有一幅“姜太公垂钓”的彩绘,醒目在二楼外墙。站在楼道上,就可看到五十米开外的洱海。推开房间后窗,便是云雾缭绕的苍山。

入村第一天,正赶上一户赵姓村民的新家上梁仪式。杨老师夫妇带着我们,应邀前往做客观礼。

大门口,松枝把上披红挂绿,充满喜庆。高翘的双飞檐,成叠的斗拱,照壁上精美的石雕等,在此处一览无遗。院落内,一群穿戴民族服饰的白族女子,在铺着红地毯的院落中,载歌载舞,以示庆祝。

鞭炮声中,绣花红帕包裹的大馒头以及糖果、红汁等,从三楼屋顶下抛。一众亲友兜着红花毛毯接喜果。欢笑声中,抢得红帕包者不亦乐乎。杨老师告诉我,这是白族的传统,上梁仪式中,这大红包就是大吉大利的象征。

接着,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进屋酒,先由八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开席”,然后,唢呐鼓乐声中,亲朋好友纷纷入席,连邻居家的院落也摆满了小方桌。十二碗菜肴中,就有当地的“土八碗”:酥肉、乳扇、粉蒸肉、煮白扁豆、红肉炖、酸辣粉条、酸辣洱海鱼、杂碎汤等。席间,杨老师端来主人家自酿的白酒,为我们接风。

客人离席前,都把没吃完的菜肴打包带回。这是白族人的习俗,寓意把喜气和福气带回家。

一连喝了两天的进屋酒,白族的苞谷酒一直醉到梦里。

磻溪村的女人们赶集买菜或出街购物,都喜欢用背篓。我没见过一个抱娃的女人,小娃娃随母亲出街,也都是站在母亲身后的背篓里的。早市上,五颜六色的背篓穿行在集市上,活脱脱一道烟火气里的靓丽风景线。

再去集市买菜时,我看到有个当地女人的紫色背篓不错,便上前打过招呼,然后笑着询问能不能把它卖给我。这个大嫂听了,告诉我说,背篓用了一个月,要的话原价给我。

随即,穿着紫色绣花筒裙,背着紫色背篓,转悠在菜摊前的我,也跟着成了这道风景里的人。

旅居磻溪的日子里,杨老先生常陪着我走街串巷,从南磻走到北磻,讲古建筑的来历,讲磻溪的昨天与今日。闲谈之间,说话慢悠悠,走路不带风,带着文人特有儒雅气的杨老师,三句不离磻溪故事。想来,如同根须深扎泥土,杨老师就像每一个生于此,长于此的磻溪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已深深烙在脑海里,融进血脉中。

在文教系统工作了大半辈子的杨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无论是北磻的百年古阁“珠联阁”,还是村中古老的本主庙,抑或是民居“草堂”,都留有老先生的墨宝。临近春节,他又被大理几个金融单位邀去,为客户们现场书写春联。为社会需要而奉献余力,是这位磻溪文化人的心声。

苍山风一如既往地吹着磻溪这处古老而神奇的村落,暖阳里,蓝天白云下的洱海,变幻着或蓝或绿的水色。守一方烟火家园,磻溪白族人在美丽而静谧的山水间,沿袭着祖辈平安而顺遂的生活。

新年的鞭炮声中,搀着穿上红彤彤白族绣花新袄的母亲,我和家人在和庭张灯结彩的院落里,一起感受着磻溪喜庆的春节气氛。不远处,一轮红日在微波粼粼的洱海上冉冉升起。